算力基建行業作為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分支,是指構建、運營和優化用于數據處理、存儲和傳輸的基礎設施,包括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高性能計算集群等。這些設施是支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對于提升國家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算力基建產業已進入以智能計算為主導的新階段。根據中研普華《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算力總規模達230EFlops,占全球比重提升至32%,其中智能算力占比達45%。
一、算力基建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基于中研普華最新產業研究數據,對2025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算力基建市場規模已達1.8萬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9.3%。
中研普華預測,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和AI應用爆發,算力將繼水電之后成為新基建核心,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智能計算中心、算力調度平臺和液冷技術解決方案領域。
從政策環境看,國家戰略支持力度空前。2023年"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8大算力樞紐節點全部進入實施階段。中研普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強指出:"《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到2025年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50%,單位算力能耗下降15%。"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密集出臺,上海、深圳等地對智算中心建設給予最高30%的補貼。
技術發展方面,異構計算成為主流架構。2023年GPU服務器采購占比達65%,DPU智能網卡滲透率提升至25%。中研普華技術監測顯示,頭部企業如華為、浪潮已推出全棧液冷解決方案,PUE降至1.15以下。但高速互聯芯片、先進封裝等核心技術仍存在"卡脖子"風險,國產化率不足40%。
市場結構呈現多元化特征。基礎算力占比下降至55%,智能算力提升至35%,超算占10%。中研普華市場分析師張明表示:"大模型訓練需求爆發帶動AI服務器市場增長80%,單臺DGX系統售價超200萬元仍供不應求。"三大運營商智算中心投資占比已超過傳統數據中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顯示:二、市場規模與增長動力剖析
中研普華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行業規模達1.8萬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3萬億元。從細分領域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占比最大(40%),計算設備占35%,網絡設施占15%,軟件服務占10%。值得注意的是,智算中心投資增速達45%,液冷解決方案增速達60%,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62萬億元,占GDP比重41.5%。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顯示,算力每投入1元,帶動3-4元GDP增長。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算力需求年增速超50%,推動邊緣計算節點數量兩年增長3倍。
2023年單機柜功率密度從10kW提升至30kW,液冷數據中心占比達15%。中研普華能效分析顯示,采用間接蒸發冷卻技術可使PUE降至1.2以下,投資回收期縮短至3年。政策要求新建數據中心PUE不高于1.3,倒逼行業綠色升級。全國一體化算力調度平臺初步建成,2023年跨區域算力調度量增長200%。中研普華網絡研究顯示,算力網絡使西部節點利用率提升25%,東部企業算力成本降低30%。"像用電一樣使用算力"的愿景正逐步實現。
三、產業鏈結構
算力基建行業已形成完整產業生態,價值分布呈現"設備>服務>基礎設施"特征。上游為芯片和設備,中游是基礎設施,下游包括云服務和行業應用。中研普華價值鏈分析顯示,2023年行業利潤主要集中在計算芯片(40%利潤率)和解決方案(35%利潤率),而IDC基礎設施利潤率約為15-20%。
在上游芯片領域,國產替代進程加速。中研普華供應鏈研究顯示,華為昇騰、寒武紀等國產AI芯片性能達國際主流水平,2023年市場份額提升至25%。但高端GPU仍被英偉達壟斷,A100/H100系列占據90%大模型訓練市場。先進封裝、HBM存儲等配套環節國產化率不足20%,成為重點突破方向。
中游基礎設施呈現技術分化。智算中心單機柜造價達50-80萬元,是傳統數據中心的3-5倍。中研普華成本分析顯示,采用全棧液冷方案可使運營成本降低40%,頭部企業已實現PUE<1.15。華為、阿里云等企業推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部署周期縮短60%。
下游云服務商加速垂直整合。中研普華商業模式追蹤顯示,阿里云"算力+模型+應用"一體化戰略使其大模型服務毛利率達50%。三大運營商通過"算網融合"策略,2023年算力服務收入增長45%。這種端到端布局正在重構產業價值分配。
中研普華創新研究顯示,浸沒式液冷市場規模兩年增長5倍,碳足跡管理軟件需求增長300%。領先企業已構建"算力-電力-碳排"聯動系統,通過參與綠電交易降低用能成本15%。
四、未來市場展望
隨著碳足跡核算標準實施,2025年液冷技術滲透率將達40%。中研普華建議關注相變冷卻、余熱回收等創新技術,以及"源網荷儲"一體化解決方案,這類項目可獲得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支持。
中研普華服務模式分析顯示,提供"算力+網絡+算法"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客戶黏性提升50%。企業應積極布局算力調度平臺,開發算力銀行、算力保險等創新產品,搶占價值鏈高端。
展望2025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中研普華預測,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元,智能算力占比達60%。
綜上,中國算力基建產業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中研普華認為,在數字中國戰略和AI浪潮雙重驅動下,行業將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隨著技術突破和模式創新,2025年中國有望建成全球領先的算力基礎設施體系。
想了解更多算力基建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