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的洶涌浪潮中,算力基建行業猶如一艘巨輪,正乘風破浪,駛向更加廣闊的藍海。2025年,這一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戰略地位愈發凸顯。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顯示,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正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技術創新不斷涌現,投資潛力巨大。本文將直擊行業核心,為您揭示算力基建行業的現狀與未來,提供一份精準而不繁瑣的投資指南。
算力基建:數字經濟的“新引擎”
算力,作為支撐各類數據密集型應用運行的關鍵要素,正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力。從云計算、大數據到人工智能、元宇宙,算力無處不在,驅動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算力基建,作為構建、運營和優化用于數據處理、存儲和傳輸的基礎設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行業現狀:規模與技術的雙重飛躍
近年來,中國算力基建行業取得了顯著成就。2024年,我國算力總規模已達246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5月底,全國規劃具有超萬張GPU集群的智算中心已有十多個,為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技術層面,智能算力技術快速進步,超算中心與智算中心協同發展,算力芯片與計算架構不斷創新。國產AI芯片市場份額從15%躍升至35%,昇騰910B推理性能比肩國際頂尖水平。同時,液冷技術、存算一體芯片等前沿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算力基建的效率和能效。
市場需求:多元化場景驅動增長
中研普華《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顯示算力基建的市場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互聯網、金融、電信等行業對算力的需求持續增長,自動駕駛、機器人、元宇宙等新興領域對算力的需求更是急劇增加。以自動駕駛為例,北京三環區域Robotaxi日均訂單超2000單,對實時算力的需求極高。而金融風控模型訓練則依賴動態能效管理,對算力密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也為算力基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西部地區憑借豐富的綠電資源和較低的土地成本,成為承接大模型訓練與離線分析的重要樞紐。2025年,西部算力市場規模增速預計將超30%,為算力基建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投資趨勢:三大賽道引領未來
賽道一:國產替代深水區
在高端芯片領域,我國仍面臨一定的依賴性。然而,隨著RISC-V指令集、存算一體芯片等技術的突破,國產替代進程正在加速。華為昇騰鏈、中科系企業構建的自主生態,在AI大模型訓練場景中實現成本僅為國際同類產品的1/30。據預測,未來五年,國產替代深水區將成為算力基建行業的重要增長點,相關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賽道二:綠色算力基建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日益加深,綠色算力基建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液冷技術、智能供電方案等綠色技術的應用,將有效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預測,未來五年,綠色算力基建市場規模將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投資者應關注那些能夠提供高效、低碳算力解決方案的企業,共享綠色轉型帶來的紅利。
賽道三:邊緣計算爆發點
隨著物聯網、5G等技術的普及,邊緣計算逐漸成為算力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邊緣計算能夠降低網絡延遲、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將在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未來五年,車路云一體化解決方案、工業互聯網端-邊-云體系等邊緣計算應用場景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相關企業的動態,把握邊緣計算領域的投資機遇。
風險與挑戰:機遇與風險并存
盡管算力基建行業前景廣闊,但投資者也需警惕潛在的風險與挑戰。
技術迭代風險
算力技術日新月異,AI芯片制程升級、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導致現有產能貶值。投資者應關注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選擇那些能夠持續投入研發、保持技術領先的企業。
市場競爭風險
隨著算力基建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頭部企業通過資本整合、技術創新等方式構建護城河,而中小廠商則需在智能運維、能效優化等細分領域尋找差異空間。投資者應關注企業的市場份額、盈利能力以及競爭優勢,選擇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標的。
地緣政治風險
地緣政治因素也可能對算力基建行業產生影響。例如,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可能導致高端芯片供應受限,進而影響算力基建行業的發展。投資者應關注國際形勢的變化,選擇那些能夠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保持業務穩定發展的企業。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