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算力基建行業供需格局分析:需求爆發與供給瓶頸并存
算力基建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算力基建行業是指為滿足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對計算能力的需求,而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涵蓋了數據中心、服務器、智能終端感知層以及 AI 算法平臺等多個方面。算力基建行業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國家戰略層面將算力視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地位,明確提出“算力即國力”。
未來,算力基建行業的發展趨勢將更加注重高效、綠色和智能化。隨著 AI 技術的加速滲透和產業場景的持續拓展,算力需求將持續激增。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算力基建行業將不斷優化數據中心與服務器的架構,提升算力密度和能效比。同時,液冷技術、高密度算力芯片等新技術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來降低能耗、提高算力供給效率。
一、行業現狀與市場動態
1. 需求爆發與資本投入
2025年算力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頭部企業訂單激增。例如,海南華鐵簽訂36.9億元算力服務協議,藍耘科技披露37億元算力云訂單,反映行業需求進入爆發期。阿里、騰訊等大廠資本開支顯著上修,其中阿里計劃將2025年50%以上的資本投向算力集群建設,算力租賃市場占比持續提升。
政策驅動方面,傳聞ZJ資本開支預算上調至2500億元,進一步強化算力基建預期。同時,英偉達H20芯片需求激增,疊加美國芯片禁令風險,國產替代加速(如華為昇騰910C鏈突破),國產算力產業鏈重要性凸顯。
2. 技術升級與綠色轉型
數據中心高能耗問題突出,中國數據中心能耗增速達61%,僅41%的數據中心PUE(電能利用率)低于1.4。液冷技術成為關鍵解決方案,其效率比傳統風冷高1000-3000倍,中科曙光等企業已通過“曙光智算”品牌推動綠色算力中心整合。此外,“東數西算”工程加速布局,貴州等西部省份數據中心集群初具規模,服務器承載能力超225萬臺,光纜長度達191.6萬公里。
二、產業鏈結構與核心環節
1. 上游:芯片與服務器
芯片:英偉達H20及國產昇騰系列主導市場,AI芯片需求激增推動國產替代進程。2025年全球算力市場規模預計達10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提升至30%。
服務器:算力服務器市場規模年均增長25%,液冷服務器滲透率有望突破40%。
2. 中游:算力平臺與數據中心
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占據國內公有云市場70%份額,頭部企業通過資本整合(如中國能建收購城地香江)強化算力網絡運維能力。
數據中心向集約化發展,長三角、貴州等區域形成核心集群,上海規劃2025年智能算力突破100EFLOPS。
3. 下游:應用場景拓展
AI與大模型:GPT-5等大模型訓練拉動算力需求,全球數據流量年復合增長率達45%。
自動駕駛與工業AI:特斯拉端到端技術及L3落地預期推動算力需求,工業AI在智能制造領域滲透率超30%。
三、供需分析與市場矛盾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1. 供給端挑戰
技術壁壘:7nm以下先進制程芯片國產化率不足20%,依賴進口。
能耗約束:數據中心PUE優化需政策強制(如“東數西算”要求PUE≤1.25),液冷技術推廣成本較高。
2. 需求端爆發
2025年全球算力缺口或達200EFLOPS,大模型訓練單次需消耗算力資源相當于傳統數據中心年產能的10%。
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預計突破2000億元,年均增長25%。
四、投資趨勢與策略建議
1. 核心賽道
國產替代:華為昇騰鏈、中科系服務器等自主可控技術企業具長期價值。
綠色算力:液冷技術(如曙光、浪潮)、余熱回收系統供應商迎政策紅利。
2. 區域布局
重點投資“東數西算”節點城市(如貴州、內蒙古),區域算力市場規模年均增速超30%。
3. 風險提示
技術迭代風險:AI芯片制程升級或導致現有產能貶值。
政策不確定性:數據安全法規趨嚴可能增加合規成本。
五、未來展望(2025-2030)
市場規模:中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預計從2025年的1.2萬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3.5萬億元,CAGR達20%。
技術趨勢:存算一體、光通信升級、邊緣計算(滲透率超50%)將成主流。
政策驅動:國家級算力網絡“一張網”規劃落地,央企整合(如中國能建)或催生千億級平臺企業。
2025年算力基建行業處于高景氣周期,需求爆發與供給瓶頸并存,國產替代與綠色轉型為兩大主線。投資者需關注政策導向明確、技術壁壘高的細分領域,同時警惕國際供應鏈波動及技術迭代風險。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與區域資源優化配置將是破局關鍵。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算力基建行業深度全景分析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