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拍《西游記》動畫三部曲
當下中國神話故事在全球娛樂領域備受關注:電子游戲《黑神話:悟空》自2024年8月發行以來,在全球創下銷量2800萬份、收入12.5億美元的紀錄;今年春節檔的《哪吒2》全球票房超20億美元。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綜藝》3月16日報道,美國娛樂公司Stars Collective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宣布,正在根據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改編動畫三部曲,分別是《八戒》《美猴王》和《哪吒》,旨在將東方神話展現給全球觀眾。
上述現象標志著中國文化符號正從區域經典升級為全球IP,但也折射出中國動畫行業在工業化、國際化進程中面臨的復雜挑戰。
1. IP開發:從經典重塑到宇宙構建
中國動畫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蘊。《西游記》《封神演義》等神話IP歷經百年沉淀,具備天然的敘事延展性。例如,《黑神話:悟空》通過暗黑風格重構孫悟空的反叛精神,而《哪吒2》則以“割肉還母”的悲劇內核引發全球共鳴。美國公司對《西游記》的改編同樣聚焦角色深度——如《八戒》試圖顛覆“懶散豬妖”的刻板標簽,挖掘天蓬元帥的忠誠與犧牲。這種“經典再詮釋”模式,既延續了文化血脈,又滿足了現代觀眾對復雜人性的期待。
2. 技術突破:AI與虛擬制作的賦能
中國動畫的技術迭代已進入快車道。Stars Collective計劃使用AI生成動畫和動作捕捉構建沉浸式神話場景;國內創作者如“AI瘋人院”通過AI工具一周內完成《西游記》短片制作,效率遠超傳統流程。然而,技術依賴也帶來隱憂:AI生成的畫面雖驚艷,但敘事邏輯和情感表達仍依賴人工干預,如《西游ABC》因文化理解偏差被詬病為“夾生飯”。
3. 國際化探索:從文化輸出到協同創作
中國動畫的全球化路徑呈現多元形態。既有《哪吒2》通過普世家庭主題打開國際市場,也有《西游記之五件寶貝》這類中日合拍的歷史案例。美國公司改編東方神話時,則試圖平衡本土化與忠實度——例如用XR技術讓觀眾“觸碰金箍棒的震動”,這種技術賦能的文化體驗創新,為中國動畫出海提供了新思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動畫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分析:
盡管中國動畫在市場規模和IP影響力上取得突破,但行業仍面臨深層矛盾。一方面,西方對東方神話的改編常陷入“文化折扣”,如《西游ABC》將蟠桃會變為好萊塢式頒獎禮,消解了原著哲學內核;另一方面,國內工業化體系尚未成熟,產能與品質的不穩定導致《哪吒2》后難現同等量級爆款。此外,國際話語權爭奪中,中國動畫既需抵御外來文化重構的風險,又需突破“東方主義”凝視,尋找真正的全球敘事話語。
1. 文化折扣與敘事失焦
海外改編常因文化隔閡導致核心價值流失。例如,《西游ABC》將孫悟空塑造為“美式叛逆父親”,弱化了原著中對權威的顛覆性批判;日本《龍珠》雖受《西游記》啟發,但完全剝離了取經團隊的修行隱喻。這種“符號借用,內核置換”的現象,反映出中國神話在跨文化傳播中的解釋權爭奪困境。
2. 工業化體系的不完善
中國動畫行業尚未形成成熟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對比迪士尼“劇本—分鏡—資產庫”的標準化流程,國內項目多依賴個案突破。《黑神話:悟空》開發耗時6年,《哪吒2》制作周期5年,這種“重資產、長周期”模式難以持續支撐產業擴張。而美國公司采用AI加速制作的模式,可能進一步拉大技術代差。
3. 國際話語權的結構性弱勢
盡管中國神話IP被全球爭搶,但規則制定權仍掌握在西方手中。Stars Collective宣稱要“改變東方神話的呈現方式”,本質上仍是西方視角的文化再加工。這種“他者敘事”可能導致文化符號的異化,如迪士尼《花木蘭》對中國元素的碎片化使用。
1. 構建“神話宇宙”的體系化開發
借鑒漫威宇宙的經驗,建立跨媒介敘事體系。可將《西游記》中的天庭、地府、妖界設定為共享世界觀,開發動畫、游戲、VR體驗聯動的產品矩陣。例如,《美猴王》聚焦孫悟空成佛之路,《八戒》揭秘天河軍團往事,通過角色支線豐富主宇宙。
2. 技術賦能與文化深度的平衡
在AI工具應用上,需區分“生產工具”與“創作主體”。深圳科技企業已嘗試將AI用于場景生成,但關鍵分鏡和人物塑造仍由藝術家主導。同時,可探索區塊鏈技術用于IP版權管理,解決跨國改編中的授權糾紛。
3. 國際化敘事的雙向滲透
一方面通過合拍片培養全球受眾,如與網飛合作《新猴王傳奇》;另一方面建立文化標準,如發起“東方神話改編公約”,要求海外制作保留核心哲學元素。法國昂西動畫節設立中國單元、上海國際電影節強化選片話語權,都是提升軟實力的有效路徑。
4. 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打通從IP孵化到衍生品開發的完整鏈條。可參考日本秋葉原模式,建設神話主題沉浸式樂園;開發數字藏品,如《哪吒》風火輪的3D虛擬道具,形成“內容—消費—社群”的閉環生態。
中國動畫正站在歷史性拐點:技術革命消弭了制作鴻溝,文化自信催生了敘事革新,但全球化競爭也帶來了身份認同的焦灼。美國改編《西游記》的嘗試,既是挑戰也是鏡鑒——它證明東方神話具有超越地域的感染力,也警示著文化解釋權的易位風險。未來行業突破需把握三個維度:在創作層面,堅持“傳統精神現代表達”,避免淪為視覺奇觀的堆砌;在產業層面,加快工業化標準建設,用模塊化生產支撐持續輸出;在戰略層面,推動“文化標準出海”,通過國際合拍、電影節展、技術標準制定爭奪話語權。
當前,《黑神話:悟空》的技術突破、《哪吒2》的情感共鳴已證明中國動畫的全球競爭力。若能以神話IP為支點,構建“技術—文化—產業”三位一體的生態體系,中國有望從文化資源大國蛻變為全球敘事規則的塑造者,讓五千年文明真正成為世界娛樂產業的創意之源。
想要了解更多動畫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動畫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報告對國際、國內動畫行業市場發展狀況、關聯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競爭狀況、優勢企業發展狀況、消費現狀以及行業營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總結中國動畫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動畫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本報告是動畫行業生產、經營、科研企業及相關研究單位極具參考價值的專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