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2025年CG(計算機動畫) 行業發展規劃
CG(Computer Graphics)即計算機動畫,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生成、處理和渲染動態圖像的藝術與工程結合領域,涵蓋了三維建模、渲染、動畫等方面,能夠制作出逼真的虛擬角色、場景和特效,廣泛應用于影視特效、游戲開發、廣告設計、虛擬現實(VR/AR)、工業仿真等多個場景。2025年算力提升、AI算法突破與實時渲染技術革新,CG行業正蓬勃發展,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創新力。
未來,CG行業將繼續受益于技術創新,VR、AR、AI等技術將與CG技術深度融合,為觀眾帶來更加真實、沉浸式的視覺體驗,進一步提升制作效率和質量,縮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同時,CG行業也將加強與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拓展應用領域,推動行業的創新與發展。總之,CG行業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將持續為數字娛樂產業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一、行業發展規劃
1. 政策與技術支持
中國CG行業受益于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數字經濟的重點扶持,政策鼓勵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協同發展。2025年,政府將進一步推動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與CG技術的融合應用,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行業全球競爭力。
2. 技術升級方向
實時渲染與AI驅動:3D渲染服務市場預計以16.24%的復合增長率增長,2025年將更多采用AI驅動的自動化建模與實時渲染技術,提升內容生產效率。
元宇宙與虛擬偶像:虛擬偶像市場2024年規模達XX億元,2030年預計突破XX億元,CG技術成為虛擬人像生成與互動的核心。
3. 產業鏈優化
上游:硬件(GPU、云計算)與軟件(Unreal Engine、Maya)供應商持續創新,國產替代加速,如華為云渲染服務降低企業成本。
中游:頭部企業如絲路視覺等通過募資優化產能,2025年重點項目毛利率預計達25%。
下游:影視、游戲、廣告需求占比超60%,其中游戲領域因版號放寬迎來爆發。
二、供需分析
1. 需求側驅動因素
內容消費升級:中國數字內容市場規模2025年將突破萬億元,CG在短視頻、直播、元宇宙中的滲透率提升。
行業應用擴展:工業設計、醫療可視化等新興領域需求增長,預計占CG應用市場的15%。
2. 供給側現狀
企業規模:2023年中國CG企業超家,頭部企業集中度CR4為%,CR8為%,市場呈“一超多強”格局(如騰訊、嗶哩嗶哩領跑)。
產能與成本:2024年行業供應量同比增長%,但人力成本上升壓力顯著,部分企業向東南亞外包低端環節。
3. 價格與利潤趨勢
2024年CG服務均價上漲,受硬件漲價與技術復雜度增加影響,但規模化企業通過云渲染降本,毛利率維持在20%-30%。
三、產業鏈結構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CG(計算機動畫) 行業發展規劃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顯示:
1. 上游:技術基礎層
硬件:GPU芯片(英偉達、AMD)與云計算服務(阿里云、華為云)占成本40%。
軟件:國產引擎如C4D使用率提升至35%,但仍依賴海外工具如Maya(占比60%)。
2. 中游:內容生產層
制作服務:影視特效、游戲建模為主要業務,頭部企業如環球數碼、凡拓數碼年營收增速超20%。
技術服務:3D實時交互、虛擬制片等新興業務占比提升至25%。
3. 下游:應用場景層
影視與游戲:貢獻70%以上收入,2025年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預計突破百億。
廣告與教育:虛擬直播、教育可視化需求增長,年復合增速達18%。
四、投資前景與風險
1. 核心增長點
虛擬制作(Virtual Production) :2025年相關技術投資規模或達50億元,降低影視拍攝成本30%。
出海機遇:東南亞、中東游戲市場成為中國CG企業新戰場,出口占比提升至25%。
2. 風險與挑戰
技術迭代風險:AI生成內容(AIGC)可能沖擊傳統CG流程,企業需加快技術融合。
政策不確定性:內容審查趨嚴,游戲版號發放波動影響下游需求。
3. 投資策略建議
關注垂直領域:醫療可視化、工業仿真等細分賽道門檻高、利潤豐厚。
布局全產業鏈: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上下游(如騰訊投資渲染引擎公司),提升議價能力。
2025年中國CG行業將依托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的轉型。投資者需重點關注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并警惕市場競爭與成本壓力。供需兩端的結構性機會(如虛擬制作、出海)將成為行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CG(計算機動畫) 行業發展規劃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