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是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由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個人、外國公司)向政府機關單位租用土地使用權,開發的房屋,并建成后用于市場出售出租的房屋,包括住宅、商業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商品房又稱“大產權房”,其價格由成本、稅金、利潤、代收費用以及地段、層次、朝向、質量、材料差價等組成。
從法律角度來看,商品房是指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可在市場上自由交易,不受政府政策限制的各類商品房屋,包括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存量房)等。
商品房市場的發展為民眾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選擇,滿足了不同收入層次人群的居住需求。商品房市場的發展推動了城市化進程,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通過商品房的建設和銷售,可以引導人口向城市集中,提高城市人口比例,推動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一、市場發展現狀
銷售情況
2024年商品房銷售市場整體面臨較大壓力。1至11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861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3%;銷售額達8.5萬億元,同比下降19.2%。
盡管整體銷售數據下滑,但自三季度末開始,市場出現回穩跡象。10月和11月,新建商品房交易網簽面積實現連續雙增長,顯示出市場正在逐步復蘇。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商品房行業前景展望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投資情況
2024年1至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3634億元,同比下降10.4%。資金到位情況亦不樂觀,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18.0%。
投資下滑主要受到銷售市場低迷、房企債務風險以及融資困難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政策環境
2024年房地產政策在力度與頻率上均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需求端方面,首付比例創歷史新低,房貸利率也處于歷史低位。供給端方面,“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近4萬億元,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進一步擴圍增效。
這些政策旨在穩定房地產市場,提振購房者信心,促進市場回穩。
市場格局
二手房市場表現亮眼,重點城市平均成交占比達61%,較上年增長6個百分點。這反映出消費者對居住品質的更高追求,也為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百強房企銷售總額同比降低三成以上,但仍有部分房企表現出色,如保利發展、華潤置地等。
二、市場前景
政策預期
預計2025年房地產政策寬松基調將延續,央行將適時降準降息,5年期以上LPR下調有望保持較大力度,繼續降低購房者置業成本。
供給端方面,項目融資“白名單”等政策將繼續加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
市場需求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和消費者信心的恢復,預計商品房市場需求將逐步回暖。尤其是城中村改造及收儲存量房等政策的加快落實,將有效釋放購房需求。
改善性需求將成為市場主流,消費者對住房品質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推動綠色建筑、智能科技等高品質住房的發展。
投資趨勢
預計未來幾年,商品房投資將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隨著市場逐步回穩和政策支持的加強,部分房企將加大投資力度,拓展多元化業務,如物業管理、商業運營等。
同時,存量土地盤活和收儲存量商品房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房企提供新的投資機會。
三、市場環境
宏觀經濟環境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也面臨諸多挑戰。然而,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和經濟的逐步復蘇,預計商品房行業將受益于整體經濟環境的改善。
行業競爭環境
商品房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房企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應對市場變化。這包括加強產品研發、提高服務質量、拓展銷售渠道等方面。
同時,隨著消費者對住房品質要求的提高,房企需要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和差異化發展。
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對商品房行業具有重要影響。未來,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落地實施,預計將對商品房行業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例如,城中村改造、收儲存量房等政策將有助于釋放購房需求并推動市場回穩。
四、發展趨勢
品質提升
隨著消費者對住房品質要求的提高,未來商品房市場將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和差異化發展。綠色建筑、智能科技等高品質住房將成為市場主流。
多元化發展
房企將加快從傳統的開發銷售模式向“輕重并舉”模式轉型,拓展多元化業務如物業管理、商業運營等。這將有助于提升房企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存量市場深化
存量土地盤活和收儲存量商品房將成為商品房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支持下,預計未來幾年存量土地盤活面積和收儲規模將不斷擴大。
科技賦能
科技在商品房行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例如VR看房、大數據分析和互聯網直播等技術將提升服務水平并為客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體驗。這將有助于推動商品房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綜上,商品房行業在經歷深度調整后正逐步回穩。未來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和投資趨勢的共同作用下,商品房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想了解更多中國商品房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商品房行業前景展望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報告對我國商品房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商品房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