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支持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極為重視農業發展,每年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及年末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聚焦農業發展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畜牧業的關注集中在規模養殖、綠色養殖、疫病防控、良種繁育等方面。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肉牛養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咨詢報告》顯示:
《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中強調,創新產業組織方式,推動種養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延伸拓展產業鏈,增加綠色優質產品供給,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加強生豬等畜禽產能建設,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推進奶業振興和漁業轉型升級。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
《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加強良種培育與推廣,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和牧區畜牧良種補貼。健全飼草料供應體系,因地制宜推行糧改飼。提升畜牧業機械化水平,將養殖場(戶)購置農機裝備按規定納入補貼范圍。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扶持中小養殖戶發展。
農業農村部印發《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牛羊肉產量分別穩定在680萬噸、500萬噸左右;牛羊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30%、50%。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豬、肉牛、肉羊、奶牛和家禽飼養量分別達到3000萬頭、700萬頭、1000萬只、20萬頭和7億只,年均遞增4.7%、3.4%、3%、5.4%和2%;全省秸稈飼料化利用1500萬噸,利用率達到37%以上;到“十五五”中期,力爭實現5000萬頭生豬和1000萬頭肉牛發展目標,畜牧業整體競爭力顯著增強,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能力明顯提升,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吉字號”畜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
吉林省政府2021年第9次常務會議強調,要加強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引進龍頭企業規模養殖,鼓勵農戶家庭養殖。加快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推動肉牛養殖屠宰一體化項目建設,打造吉牛品牌,推進肉牛產業做大做強。
二、市場現狀
1、養殖企業
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牛養殖相關企業37.77萬家。2019年新增4.32萬家,同比增長9.78%。2020年新增7.15萬家,同比增長65.27%,是近十年我國新增牛養殖企業最多的一年。2021年前9月,我國新增牛養殖相關企業3.51萬家,同比減少36.46%。
圖表:牛養殖企業注冊量&增長趨勢
數據來源:企查查
注:僅統計企業名、產品、經營范圍含牛養殖的企業
2、市場概述
2023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主要呈現出外需減弱和內需不足碰頭、周期性與結構性問題并存等特征,全國牛肉產能持續穩步增長,年進口總量進一步擴大,但活牛交易價格跌幅顯著、進口牛肉價格走低、國產牛肉價格回落,且均在消費旺季行情上漲乏力。市場疲軟傳導養殖行業經濟效益嚴重下滑,對養殖從業群體構成較大壓力與負面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牛存欄量約為10509萬頭、出欄量5023萬頭、屠宰肉牛約3157萬頭、牛肉產量753萬噸、產值約6024億元,與2022年相比分別增長了2.87%、3.78%、4.88%、4.87%、-11.15%。2023年全國屠宰肉牛胴體均重約為238公斤/頭,比2022年(253公斤/頭)下降了5.93%。牦牛產量相對穩定,但產值也呈現下降態勢。由于三年新冠疫情和進口牛肉累積效應的影響,本年度肉牛牦牛產業呈現短期的“蓄積性供給過剩”現象,活牛及牛肉等產品相繼出現了異常下降,肉牛產值下降幅度較大,60%以上的養殖主體呈現年度虧損狀態,部分養殖主體正在優化養殖規模、減少養殖數量甚至退出養殖行業。由于肉牛產業對市場的反饋相對滯后,2023年部分養殖主體減產和退出短期內對活牛供給影響不會太大,但長期將會導致供給不足的局面,特別是價格低迷導致的屠宰繁育母牛和小母牛不留養等問題,對以后的犢牛和架子牛供應可能產生較大影響。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2024-2029年中國肉牛養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