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是一種高度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生產中心,它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在智能工廠中,各種設備和系統可以相互連接和協作,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視化、可控制和可優化。同時,智能工廠還可以實現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
近些年中國政府相繼出臺政策扶持智能工廠行業的發展。
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
2022年1月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也強調全面深化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可見中國智能工廠的核心就是實現制造業智能升級。
2023年5月,工信部發布的《工業領域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征求意見稿)中指出智能制造數據安全標準 智能制造數據安全標準用于規范智能制造場景下的數據安全,包括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智能賦能技術、智慧供應鏈數據安全標準。推動中國智能工廠行業快速發展。
中國正在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機器人產業集區,將進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發展水平。事實上,作為我國制造業的核心區,珠三角、長三角一直在推動智能制造的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共有11家單位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33家單位62個場景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獲評工廠數和場景數均居全國城市首位,全市國家級智能工廠和場景總數實現“雙倍增”。其中,汽車領域21個場景入選名單,總數和入選比例全國第一,上海汽車產業智能制造全場景建設成效凸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智能工廠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此外,上海已累計培育3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19家國家級示范性智能工廠,60家單位111個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已建成智能工廠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0%,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帶動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3.8%。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在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推進會上介紹,上海將落實市政府工作報告“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行動”要求,推進“20035”工程,即到2025年新建設200家智能工廠、20家標桿工廠,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評估診斷、重點企業數字化網絡化、重點鏈主企業智能化全覆蓋這三個全覆蓋和智能制造標準制修訂數、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應用場景推廣數、工業機器人產量、智能制造新技術突破數這五個智能制造核心指標倍增。
北京市經信局發布的《北京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4-2026年)》顯示,北京將推進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力爭實現到2026年新增100家智能工廠與數字化車間。北京將通過平臺賦能、產業鏈帶動、產業園區推動等路徑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比如支持汽車、電子、醫藥、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工業互聯網行業型平臺;支持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等標桿企業賦能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帶動上下游各主體之間實現數字化達標;探索工業大腦、機器人協助制造、機器視覺工業檢測、數字孿生設計優化等人工智能在制造領域的應用場景。
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表示,作為我國制造業核心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將帶動全國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并會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據悉,未來工信部等部委還將繼續出臺針對性的產業政策和實施試點項目,確保智能制造進一步發展。
智能工廠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因此,大型企業和技術領先的企業在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但隨著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中小型企業和創業公司也開始進入這個市場,提供差異化和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目前行業內主要企業為西門子、通用電氣、思科、艾默生等。
智能工廠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智能工廠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智能工廠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預測未來智能工廠業務的市場前景,以幫助客戶撥開政策迷霧,尋找智能工廠行業的投資商機。
想要了解更多智能工廠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智能工廠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