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農業生產保持穩中有進,稻谷和小麥產量小幅下降,玉米增產明顯,大豆油料擴種取得積極成效,大豆產量達到2084萬噸,糧食總產量達到1.39萬億斤。生豬進入去產能周期,豬肉產量達到5794萬噸,豬肉進口回歸非洲豬瘟疫情前正常水平,禽肉、禽蛋增幅明顯,水產品產量突破7000萬噸。
從全球來看: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一般在4:1左右,食品加工業產值占GDP的比重達20%。一是戰略性、基礎性地位日益凸顯,農產品加工業對支撐農業發展和競爭、保證農民收益、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許多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二是跨國經營、跨國投資日趨活躍,以卡夫、達能、可口可樂、聯合利華等企業為代表的跨國公司,普遍發展歷史較長,規模龐大,實力雄厚。三是技術創新推動精深加工更加明顯,跨國企業普遍建立了高水平研發中心,研發投資一般占銷售額的2%~3%,企業精深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四是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產業鏈不斷延伸,加工業企業不僅大幅帶動農業發展,還在金融、法律、物流、信息技術等方面廣泛開展服務外包,三次產業實現了融合發展。五是行業標準不斷提高,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的行業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不斷提高,對發展中國家企業形成綠色壁壘,以維持自身優勢。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質量效益持續改善,產能利用率不斷提高,出口保持平穩增長,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明顯,總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農產品加工業平穩增長,2018年上半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速為5.0%(扣除價格因素);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7824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8萬億元,同比增長6.1%。供給結構繼續優化,食品加工業占農產品加工業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方便、即時、休閑和營養保健食品發展迅速,綠色、有機、地域文化特色產品的銷售比重增加。主食產業化迅速推進,城鄉居民對產品需求由直接消費向間接加工食品消費轉變,對工業化主食的需求進入快速增長期。精深加工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上升到2.1:1左右,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左右,但仍然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發展空間巨大。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
2024年,中國農業生產將繼續向好,糧食總產量預計將達到1.405萬億斤,大豆油料擴種持續發力,棉糖果生產穩中向好,畜產品和水產品供應穩定,生豬產能或窄幅調整,豬肉凈進口保持在150萬噸左右。
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城市和市民,是中國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蓄水池”。《報告》發現,當前居民膳食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正在經歷深刻變革,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追求更加便捷、健康與多樣化的食品,這將給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帶來重大機遇。
農業全產業鏈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涉及種植、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多個方面。下大力氣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堅持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實際上就是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讓農業從純農產品種植延伸到二、三產業領域,從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節點尋找增值空間。
其中,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頭尾呼應”的關鍵環節,具有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需要用工業的思維謀劃農業發展。
未來,應持續優化農產品加工業區域布局,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向鄉村集聚,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龍頭企業共建農產品加工業創新平臺,加快健全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新動能,助力“鄉村再工業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未來,《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將持續關注探討中國農業產業發展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定量評估模擬農業政策變化和外部沖擊對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影響,為研判未來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完善農業產業發展制度安排與宏觀調控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欲了解更多關于農產品加工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