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業連接工農、溝通城鄉,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是產業融合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9萬家,營業收入超19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全鏈條推進鄉村特色產業,打造農產品加工業。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3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由目前的67.5%提升到80%。
農產品是農業中生產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麥以及各個地區土特產等。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及其產品,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所稱農產品,是指來源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
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85億畝,增加954.6萬畝,增長0.5%,連續四年保持增長。全國糧食單產389.7公斤/畝,增加2.9公斤/畝,增長0.8%。
2023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9641萬噸,比上年增加414萬噸,增長4.5%。蛋奶產量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
2023年,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2.3%。其中,一季度上漲1.2%,二、三、四季度分別下降0.4%、3.8%、6.0%。
分類別看,農林牧漁四大類產品價格比上年均有所下降,分別下降0.8%、2.7%、8.3%和0.6%。分品種看,稻谷、玉米價格分別上漲1.7%、1.6%,小麥、大豆價格分別下降2.7%、1.9%,蔬菜價格下降4.1%,水果價格上漲2.3%。2023年,生豬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生豬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14.0%。
農產品加工業是指對糧棉油薯、肉禽蛋奶、果蔬茶菌、水產品、林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等進行工業生產活動的總和。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聯,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農產品加工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延伸農業產業鏈的同時,能有效地延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鏈,為農民就業開辟了多種渠道,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使農村勞動力從農業中轉移出來,從事加工業及第三產業,既拓展了就業門路,又開辟了新的收入來源。
我國人均農產品消費呈現量穩、價增特征,結構性消費升級是主要驅動。消費量方面,我國人均農產品消費量趨于穩定,其中禽類、蛋類、干鮮瓜果、水產品和奶類消費量增速較快,糧食、肉類(豬、牛、羊)和食用油消費量略有下滑。據國家統計局,2013-2020年間,居民人均農產品消費量從362千克/年升至390千克/年,期間CAGR為0.9%。
目前在農產品加工行業,主要是聚焦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三大領域,這也是對于農業產業結構的一大調整,做到重點突出。
技術進步是推動農產品及加工行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和創造價值的重要動力。近年來,中國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為農產品及加工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農產品加工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科技助力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成效顯著,但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許多農產品加工環節需涉及的關鍵酶制劑和配料依賴進口;生鮮農產品產后損耗大,在綠色精準的減損保鮮技術、智能化的冷鏈物流技術上存在短板;農產品從初加工到深加工、生鮮到熟制的梯次加工技術缺乏,導致加工附加值低。
農產品加工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農產品加工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競爭分析、產品價格分析、用戶分析、替代品和互補品分析、行業主導驅動因素、行業渠道分析、行業贏利能力、行業成長性、行業償債能力、行業營運能力、農產品加工行業重點企業分析、子行業分析、區域市場分析、行業風險分析、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相關的經營、投資建議等。
想要了解更多農產品加工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