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聯系千家萬戶,聯系生產消費。從出行需求看,每天在中國跨區域流動人員大約有1.6億人次,運送貨物大概有1.5億噸;城市出行每天有2.8億人次,有1億人次乘坐公交車,8000萬人次乘坐地鐵,還有1億人次打車。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每年產量約為700萬輛,占世界新能源汽車產量的60%以上。在出行過程中,特別是冬天出行時,新能源汽車面臨很大問題。充電樁、充電設施、對新能源車緊急救援充電設備還遠遠不足。要進一步增加充電樁、充電設施,讓大家可以克服“里程焦慮”。
為確保充電樁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充電樁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充電樁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我國大的交通網里程數約為600萬公里,包括500多萬公里的公路、十幾萬公里的鐵路和十幾萬公里的水運航道。”李揚表示,“龐大的交通設施發展離不開創新。如果沒有創新,我國就不可能承載這么大規模的交通運輸。”
目前,我國外貿運輸中的80%至90%是海運運輸,建設世界級、新型現代化港口重要性凸顯。例如,天津港目前已是完全自動化、數字孿生的碼頭。
“過去的碼頭工人吊裝集裝箱是非常辛苦的體力活,現在可以像操作游戲一樣。打造全數字化碼頭設施,數智發揮較大的作用。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9年穩居全球第一,2023年全年的產銷量均突破了90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2023年乘用車總銷量的34.7%,可謂“每賣三輛車,就有一輛新能源”,出行市場對于充電服務的需求也隨之爆發。
反觀充電樁保有量,規模依然不足。
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38.6萬臺,同比上升30.6%,車樁增量比為2.8:1。據國泰君安數據,截至2023年9月,我國充電樁保有量為764.2萬個,車樁比約為2.4:1。這距離工信部提出的“2025年車樁比2:1,2030年車樁比1:1”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充電樁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最近幾年,充電樁市場已經成為資本投資的熱土。在一眾玩家中,運營環節集中度最高,但競爭也最為激烈,呈現出“三分天下”態勢,包括第三方企業特來電、云快充等;能源企業南方電網、三桶油等;車企蔚來(SH:09866)、特斯拉等。位居第一梯隊的是特來電、星星充電、云快充、國家電網、南方電網,CR5接近70%。
產業鏈環節,中游整樁企業格局極其分散,但上游充電樁核心部件的模塊廠家卻相對集中,英飛源、華為、中興(SZ:000063)等電力電源或通訊電源企業是主力廠商。
目前,“超快充”應用的主要瓶頸在于技術迭代。
要實現超快充,就要提高電壓或電流,但是單一提高充電電流會釋放大量熱量,挑戰熱管理系統。應對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風冷,但卻存在體積龐大、噪音大等痛點;另一種則是液冷,技術難度高,但是具有體積和噪音小,安全性高等特點。
想了解關于更多充電樁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充電樁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