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的消息讓民營經濟在既有熱度上又升了溫。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民營經濟都是熱點話題之一,今年更是如此。特別是,今年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把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新質生產力這一對概念放在了一起討論。
日前,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代表委員,他們紛紛表示,今年全國兩會比較關注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的問題,希望以法治力量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此外,他們一致認為,民營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上可以大有作為。
為確保民營經濟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民營經濟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民營經濟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目前,民營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其在國民經濟“56789”占比以及其與國有經濟占比等“量”的持續增長上,企業競爭力與大型民企帶動作用有待提升、產業結構轉型有待升級、大中小民企有待融通發展等“質”的穩步提升及“能”的不斷增強還存在不少問題。發展民營經濟是長久之策,解決以上從“量”到“質”和“能”的結構性問題,要將民營經濟的發展放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中,不斷完善“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之間的關系。
2023年可以說是民營經濟的“政策大年”。這一年,“兩個毫不動搖”成為高層會議上提及民營經濟發展時最常強調的關鍵詞,發布“民營經濟31條”,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多個部門出臺針對性配套措施,尤其是在2023年底,金融部門還專門出臺了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支持服務的舉措。與此同時,各地方也為民營企業不斷推出排憂解難的利好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指導地方實施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最大力度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民營經濟活力是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帶來了《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他建議,重點行業頭部企業社會影響和行業帶動作用大,應建立“一對一”“點對點”的綠色溝通機制,“一企一策”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增強民營頭部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能力。產業調整政策出臺前多征求相關方的意見,政策出臺后,要重視解讀引導和相關落地措施配套,定期進行政策效果評估復盤。對于重要政策,要持續堅持執行。
2023年前三季度民營經濟發展狀況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占比超過九成。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不少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前三季度的民營經濟發展顯現積極變化。進出口方面,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1%,占進出口總額的53.1%。投資方面,前三季度民間投資雖然同比下降0.6%,但降幅比1至8月收窄0.1個百分點;若扣除其中的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增長為9.1%。
民營經濟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的確,近年來,民營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2023年的調研采訪中,本報記者經常聽到企業家自豪地講,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培養創新人才等方式,取得了重要的技術創新成果。
“新質生產力啟動了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為科技企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我們要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說,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今年企業要在低空經濟、腦機接口等領域發力。
政策支持是呵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關鍵一環。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印發以來,相關部門積極行動,推出具體舉措,合力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各地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針對民營企業發展需求,一攬子措施接續推出、綜合發力。
目前國有企業有企業國有資產法,外商投資企業有統一的外商投資法,而作為最普遍的企業形態和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卻至今沒有一部促進和保障的法律。現有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保護層級較低,作用偏弱。
業內人士認為,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既是用法治的方式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需要,也是穩定民營經濟發展預期、振奮民營企業家信心、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
未來,想要了解更多民營經濟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民營經濟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