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指除了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和港澳臺商獨資及其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包括國有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民營經濟、民營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類型。
民營經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經濟概念和經濟形式。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政策是資源、是導向,更是力量。《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備案、注冊、年檢、認定、認證、指定、要求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定或變相設定準入障礙。清理規范行政審批、許可、備案等政務服務事項的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不得將政務服務事項轉為中介服務事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在政務服務前要求企業自行檢測、檢驗、認證、鑒定、公證或提供證明等。
此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法規環境也不斷優化。例如,針對民營企業入場難問題,新修訂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在項目發起、項目建設運營等環節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定,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為民營企業提供多元化參與渠道,提振民營企業投資信心。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截至2024年5月底,我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總量18045萬戶,占全部經營主體總量的比重從2019年的95.5%增長為96.4%,其中民營企業5517.7萬戶、個體工商戶12527.3萬戶。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民營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大有作為。從行業分布看,在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國家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民營經濟主體的占比均有所提高,分別從2019年的95.9%、91.9%、92.4%演化至96.1%、94.4%、92.4%。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民營經濟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從2024年5月各行業民營經濟主體數量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明文支持放開民營市場準入的行業,民營經濟主體的占比亦逐步提升。其中,電力、熱力、燃氣、水生產和供應業占比從66.4%升至67.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比從95.89%升至97.2%,金融業占比從39.1%升至40.4%。
民營經營發展與區域經濟水平呈正相關性。2024年第一季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2.5萬億元、7.4萬億元、2.6萬億元,總量超過全國的41.9%,發揮了全國經濟壓艙石、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作用。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再出“實招”。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深圳組織召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暨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和科技型企業項目融資現場會。會議要求,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強化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的協同,進一步優化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助力民營企業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走出去”中不斷發展壯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民營經濟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