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申遺成功
據報道,正在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簡稱“非遺”,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最寶貴的共同財富,承載著人類的智慧、人類歷史的文明與輝煌。
非遺行業可以細分為多個領域,主要包括傳統手工藝、民間音樂舞蹈、民間戲曲、傳統飲食、傳統節慶等。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市場價值。例如,傳統手工藝領域的非遺項目,如刺繡、陶瓷制作等,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和收藏家。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政府也高度重視非遺的保護工作,通過立法、財政支持、教育普及和媒體宣傳等措施,不斷加強非遺的保護力度。
2004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履行締約國義務角度,在中央政府層面全面部署開展非遺保護工作。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公布5批共155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056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項目10萬余項,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設立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全國有210多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規劃》明確了“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系統部署“十四五”時期非遺保護工作《規劃》明確了加強非遺調查、記錄和研究,加強非遺項目保護,加強非遺傳承人認定和管理,加強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加大非遺傳播普及力度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6個方面主要任務,并通過8個專欄對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等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非遺行業的競爭格局逐漸形成,既有傳統的手工藝人和傳承人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也有新興的文化企業和品牌通過創新和市場拓展迅速崛起。
未來,非遺行業將更加注重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融入現代設計理念,開發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新產品,拓展年輕消費市場。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產品設計上,還體現在營銷方式和傳播渠道上。
非遺行業將與其他行業進行更多的跨界合作。例如,與茶文化、旅游、藝術展覽等領域的結合,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播和普及。這種跨界合作將拓展非遺文化的發展空間,為非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另外,數字化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將為非遺保護和傳承提供新的手段和可能性。
想要了解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