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增14款已完成備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
據“網信上海”微信公眾號消息,截至12月2日,上海市新增14款已完成備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累計已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已備案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產品數量占比分別達到31.1%、27.2%和11.7%,已經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是一種人工智能技術,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和深度學習技術,通過研究歷史數據的模式來生成新內容,可以是文本、圖像、音頻或視頻。生成式AI不是根據給定的規則或數據生成輸出,而是自主生成全新內容,類似于人類的創造。比如近來廣受關注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其所采用的核心模型GPT-3就可以生成高質量的自然語言文本,可用于聊天、寫作、自動化客服等領域。
就產業鏈來看,生成式AI產業鏈上游主要提供AI技術及基礎設施,包括數據供給方、數據分析及標注、創造者生態層、相關算法等。中游主要針對文字、圖像、視頻等垂直賽道,提供數據開發及管理工具,包括內容設計、運營增效、數據梳理等服務。下游包括內容終端市場、內容服務及分發平臺、各類數字素材以及智能設備,生成式AI內容檢測等。
目前我國生成式AI產業中,多家科技企業布局生成式AI產業中的多項產業業務,騰訊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微軟、谷歌等企業在基礎設施層、基礎大模型及生成式AI應用及平臺的業務上均有所布局。
1、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用戶規模達2.3億人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用戶達2.3億人,占整體人口的16.4%。
《報告》顯示,各行各業在積極擁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智能化升級浪潮。各領域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實現了降本增效。例如,北京市海淀區利用政務大模型,將查找數據、指標計算等場景所需的3天工作時長降低到1分鐘,把圖標繪制、報告撰寫等場景所需的5天工作時長降低到30分鐘。
2、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企業帶來商業機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逐步重塑信息時代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為企業帶來重要的商業機遇。在制造業中,可以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廢品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生成式AI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客服、智能推薦、智能翻譯等服務已成為許多企業的“標配”。
3、2023年生成式AI市場規模已逼近14.4萬億元
據工信部估算,2023年我國生成式AI市場規模已逼近14.4萬億元,并預計至2035年將躍升至超30萬億元,屆時將占據全球近90萬億元市場規模中的超過35%,成為我國乃至全球AI產業鏈的關鍵組成部分。
近期,Omdia發文稱,中國大模型市場在經歷了二十個月的洗禮,已經走出一開始混沌的狀態。各大廠商的布局愈發清晰,準備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Omdia預測,亞太區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在2025年增長到242億,并在2028年近乎翻倍成584億。
想要了解更多生成式AI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生成式AI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報告對我國生成式AI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生成式AI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