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牡蠣作為低脂、高蛋白的海鮮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牡蠣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在節日慶典、家庭聚會等場合,牡蠣更是成為餐桌上的佳肴。同時,牡蠣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這也進一步推動了牡蠣市場的發展。
牡蠣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牡蠣科。是沿海最為常見的雙殼貝類,種類繁多,據說全球有100多種,我國已報道的有20多種。牡蠣自附著開始終生營固著生活,不能脫離固著物而自行移動,僅有啟閉殼運動。左殼固著,只有右殼能啟閉張合運動。并依靠右殼啟閉運動進行呼吸、攝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動。
人工養殖主要是以下4種:即近江牡蠣、褶牡蠣、密鱗牡蠣和長牡蠣。現將長牡蠣的養殖技術介紹如下:長牡蠣也稱真牡蠣、日本真牡蠣,太平洋牡蠣自然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種廣溫廣鹽性的內灣性貝類。它附著在退潮時露空的巖石或建筑物上。我國自1979年引進養殖。
牡蠣養殖產業鏈正在不斷延伸和整合。從育苗、養殖到加工、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在不斷創新和完善。這種產業鏈的延伸不僅為牡蠣養殖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還有助于提升整個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例如,一些地區已經形成了集育苗、育種、養殖、加工提取、銷售、廢棄物利用、生產輔料、文化旅游等于一體的牡蠣全產業鏈條。
從地區來看,全球牡蠣養殖市場由北美、歐洲以及亞太三大地區主導,這三大地區牡蠣養殖市場收入在全球總市場收入中所占份額超99%。其中,亞太地區為最大的營收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亞太地區牡蠣養殖市場營收預計將達76.15億美元,收入份額預估為90.62%。
中國是全球牡蠣養殖的主要產區之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先進的養殖技術,使得牡蠣產量和質量均居世界前列。近年來,中國牡蠣產量持續增長,例如,2021年中國牡蠣養殖產量為581.92萬噸,較2020年增長7.27%;2022年我國牡蠣產量達619.95萬噸,較2021年增長6.53%;2023年我國牡蠣產量達667.1萬噸,同比增長7.6%。同時,牡蠣養殖面積也持續增長,從2015年130.2千公頃增長至2022年的235千公頃,2023年更是達到了27.7萬公頃,同比增長17.8%。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牡蠣養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全球牡蠣養殖市場競爭格局日益激烈,主要廠商包括青島前沿海洋種業有限公司、Taylor Shellfish Company等國際知名企業,以及中國眾多地方性牡蠣養殖場。在中國,牡蠣養殖行業競爭也頗為激烈,各地牡蠣養殖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牡蠣養殖業的創新驅動發展。同時,企業間也加強了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牡蠣產業的繁榮與發展。
中國牡蠣養殖市場呈現出分散化的特點,即市場份額被眾多企業和養殖戶所分散。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高,一些具有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渠道優勢的企業開始嶄露頭角,逐漸成為市場領導者。例如,山東燈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已經形成了集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消費者對牡蠣的口感和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牡蠣養殖行業向高品質、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此外,牡蠣的深加工產品,如牡蠣肽、牡蠣膠囊等健康食品,以及利用牡蠣殼制成的生物材料等,都具有很高的附加值,這一趨勢促進了牡蠣產業的轉型升級。
牡蠣養殖技術不斷創新,形成了多樣化的養殖模式。傳統的灘涂養殖仍然得到廣泛應用,但淺海養殖逐漸成為主流。淺海養殖利用海域資源,通過懸掛養殖籠或設置養殖網箱等方式進行牡蠣養殖,有效提高了養殖密度和產量。此外,循環水養殖、生態養殖等新型養殖技術也在牡蠣養殖中得到應用,這些技術在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牡蠣品質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也為牡蠣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海洋環境保護法》、《漁業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有助于規范養殖行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而《食品安全法》等則對牡蠣產品的加工、銷售等環節提出了嚴格要求,確保了消費者的權益。此外,政府也加大了對牡蠣養殖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養殖戶擴大規模、改進技術。
綜上所述,牡蠣養殖行業市場現狀表現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競爭格局日益激烈、市場需求與消費趨勢不斷升級、養殖技術與模式不斷創新以及政策與法規支持加強等特點。未來,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海鮮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和科技的持續進步,牡蠣養殖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牡蠣養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