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養殖行業作為畜牧業的一個特色增長點,近年來在調整地方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帶動脫貧增收、促進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養驢歷史悠久,驢的馴化早于馬、騾,且驢結實耐粗放、不易生病,因此受到許多養殖戶的青睞。
驢養殖模式主要包括傳統的散養模式、現代的規模化模式以及創新的循環化模式等。散養模式多利用廣闊的天然草場,使驢只在自然環境下覓食,這種方式養殖成本較低,但受天氣和季節影響大,且管理上的挑戰不容忽視。而規模化養殖模式則更注重科學養殖、營養調控和精細化標準管理,逐步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集約化目標。養殖成本中飼料成本占70%左右。受到區域性、季節性、雨水自然災害等方面影響,飼草料供給壓力持續增加,價格大幅上漲,飼草資源約束產業發展的現狀還將長期存在。
驢肉作為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健康肉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然而,目前驢肉市場仍以地方品牌為主,如保定驢肉火燒、河間驢肉火燒等,尚未形成全國性的知名品牌。驢皮是阿膠等中藥材的主要原料,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天然產品的需求增加,阿膠等中藥材的市場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從而帶動了驢皮市場的繁榮。除了驢肉和驢皮外,驢奶、驢骨、驢鞭等驢產品也在中藥材、保健品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進一步拓展了驢產品的市場空間。
全球驢存欄量約5058萬頭,比2011年增加近1000萬頭。近10年間,各大洲驢存欄量消長變化明顯,非洲地區全球存欄占比由26.9%增加到61%,而原存欄量較多的亞洲地區全球存欄占比由49.4%下降到26%。近年來,我國驢存欄量經歷了一定波動。2016~2019年,我國驢存欄量連續4年維持在260萬左右。然而,受到部分規模場停產或轉產、母驢流失嚴重以及屠宰過度等因素的影響,2020年我國驢存欄量迅速下降至232.4萬頭,降幅達10.65%。此后,存欄量繼續下降,至2023年已減少至146萬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驢養殖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從養殖規模的角度來看,驢養殖行業可以細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養殖場。大型養殖場以其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方式著稱,通常配備先進的養殖設備和技術,能夠飼養大量的驢只,實現高效的生產管理。例如,在某些地區的大型養殖場,存欄數可達數千甚至上萬頭。相比之下,中型和小型養殖場雖然規模較小,但更能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快速調整養殖策略以滿足特定需求。
國家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支持驢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些政策包括加強市場監管、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完善產業鏈建設等。以山東省為例,該省出臺了《山東省驢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5年)》,旨在推動驢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該規劃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加強示范引導以及深化對外合作等具體措施來推動驢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目前驢養殖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養殖規模小、品質不穩定、產業鏈不完善以及市場需求波動等。針對這些挑戰,行業應加強市場調研和預測,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時加強產業鏈整合和品牌建設,推動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養殖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將成為驢養殖行業的主流趨勢。大型養殖場將憑借其技術、資金和管理優勢,逐漸擴大市場份額,提高養殖效益。標準化養殖將有助于提高驢肉和驢皮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
驢養殖行業將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要求。通過推廣綠色養殖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減少養殖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實現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
綜上所述,驢養殖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呈現出規模化、標準化、多元化、技術創新和產業鏈整合等特點。同時,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政策支持與推動、國際市場拓展以及可持續發展與環保要求等因素也將為驢養殖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可以預見驢養殖行業未來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驢養殖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