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相比1949年的35歲,增長了一倍還多。人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衛生健康事業進步的重要指標,其大幅增長集中體現了75年來中國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著力構建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用相對較少的投入解決了全世界約六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看病就醫問題。
醫療機構是指依法定程序設立的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衛生機構的總稱。 醫療機構包括醫院、診所、衛生所等多種形式,主要目的是為人們提供醫療、預防、保健等服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帶動了醫療服務市場的迅速擴張。
2023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95.5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診療能力比2012年提升近四成,服務流程不斷優化,醫療質量也不斷提高。
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和床位數分別從1949年的3670個、8.5萬張增加到2023年的107萬個、1017萬張,分別增長290.8倍、119.3倍。
目前,醫療機構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主要得益于人們對健康醫療重視程度的提高。
民政部官網發布的《2023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近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數量逐年增多,預計2025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增至3億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加。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無論是中醫診所,還是西醫診所,以及連鎖診所,都是國家重點鼓勵的社會辦醫發展方向。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醫療機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目前中國醫療服務供需極不平衡的狀況為社會資本進入綜合醫療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時機,各路資本開始迅速搶占市場,如鳳凰醫療、上海仁濟醫療、復星醫藥等。中國民營醫院行業的競爭格局主要有三種:一是市場競爭;二是資源競爭;三是技術競爭。
近年來,上海傾力打造健康科普之城,在全國范圍率先推出一系列舉措。去年11月,上海正式出臺并施行我國第一部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融合立法的《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明確將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科普寫入地方性法規。
數據顯示,上海市民健康素養水平實現 16年連升,達到 40.46%,成人吸煙率降至19.2%,市民主要健康指標連續多年居世界發達國家與地區領先水平。
未來,醫療機構的發展趨勢將更加注重數字化和智能化。醫院將加速由“信息化”向“數智化”發展,通過“數據+算法+服務”模式帶來創新生態,提升臨床診療的效率和準確性。此外,人工智能醫療影像、AI制藥等領域的發展也將推動醫療行業的創新和進步。
想要了解更多醫療機構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醫療機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報告對國內外醫療機構行業的供給與需求狀況、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況、市場消費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研究了主要醫療機構品牌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中國醫療機構行業將面臨的機遇以及企業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