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智能農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還推動了智慧農業產品的不斷創新。例如,農業無人機、農機自動駕駛服務、智能化農業種植和畜牧養殖等產品和服務逐漸得到廣泛應用。
智能農業(或稱工廠化農業),是指在相對可控的環境條件下,采用工業化生產,實現集約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超前農業生產方式,就是農業先進設施與陸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術規范和高效益的集約化規模經營的生產方式。智能農業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實現周年性、全天候、反季節的企業化規模生產;它集成現代生物技術、農業工程、農用新材料等學科,以現代化農業設施為依托,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土地產出率高和勞動生產率高,是我國農業新技術革命的跨世紀工程。
智能農業產品通過實時采集溫室內溫度、土壤溫度、CO2濃度、濕度信號以及光照、葉面濕度、露點溫度等環境參數,自動開啟或者關閉指定設備。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隨時進行處理,為設施農業綜合生態信息自動監測、對環境進行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模塊采集溫度傳感器等信號,經由無線信號收發模塊傳輸數據,實現對大棚溫濕度的遠程控制。
智能農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物,近年來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農業(或智慧農業)市場規模達到868.63億元,同比增長約26.81%;2023年市場規模約為940億元,預計2024年將超過1000億元,部分預測甚至認為將達到1050億元。這表明智能農業正逐步成為農業領域的重要增長點,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農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智能農業市場主要以數字平臺服務和智慧種植為主,占比總和達67%以上。其中,數據平臺服務和無人機植保是兩大主要應用場景,累計占比達75%。此外,智能化養殖和農機自動駕駛也占據一定市場份額,但相對較小。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31日,我國從事智能農業管理相關服務的企業總量達32萬家,企業數量在2021年至2023年保持了年均50%的高增長。從地域上看,山東、江蘇、廣東等地的智慧農業企業注冊數量位居前列。一些具有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的企業如大北農、牧原股份、隆平高科等,在智能農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展望未來,智能農業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投資潛力。然而,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農村信息化建設緩慢、農業信息安全性有待提高、人才短缺等問題。為了促進智能農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國家政策的支持是推動智能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強調要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此外,各級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智能農業的發展。例如,《數字鄉村發展綱要》和《關于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為智能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具體的實施路徑和政策保障。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智能農業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內,智能農業市場規模將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成為農業領域的重要增長點。國家將繼續加大對智能農業的支持力度,出臺更多政策措施推動智能農業的發展。例如,加大財政投入支持智能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等。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智能農業領域將不斷涌現出新的技術和產品。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精準種植技術、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灌溉系統等將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多智能化解決方案。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農業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一些具有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的企業將逐漸嶄露頭角,成為行業領軍者;同時,新興企業也將不斷涌現,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智能農業行業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將在技術深度融合、農業生產智能化、農產品可追溯化、農業服務數字化和多元化經營模式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同時,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技術創新的不斷涌現,智能農業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農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