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7月31日,我國從事智能農業管理相關服務的企業總量達32萬家,企業數量在2021年至2023年保持了年均50%的高增長,部分農業大省率先創新現代農業新范式,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農業產業鏈轉型升級。
智能農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農業生產進行全流程跟蹤式監測與管理,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綠色化和高效化。智能農業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還促進了農業產業鏈的升級和重構,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智能農業行業市場現狀
近年來,中國智能農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農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農業市場規模達到868.63億元,同比增長約26.81%;2023年市場規模約為940億元,預計2024年將超過1000億元。這表明智能農業正逐步成為農業領域的重要增長點。
目前,智能農業市場主要以數字平臺服務和智慧種植為主,占比總和達67%。其中,數據平臺服務和無人機植保是兩大主要應用場景,累計占比達75%。此外,智能化養殖和農機自動駕駛也占據一定市場份額,但相對較小。
中國智能農業相關企業數量眾多,且分布廣泛。從地域上看,山東、江蘇、廣東等地的智慧農業企業注冊數量位居前列。同時,一些具有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的企業如大北農、牧原股份、隆平高科等,在智能農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國家政策的支持是推動智能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強調要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此外,各級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智能農業的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智能農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
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增加,智能農業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智能農業通過精準種植、智能養殖等方式,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滿足了市場需求。
技術瓶頸:盡管智能農業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技術瓶頸。例如,傳感器的采集精確度和抗干擾性有待提高;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進一步加強;智能農業設備的成本較高,農民難以承擔等。
農民接受度:由于智能農業技術相對復雜且成本較高,部分農民對其接受度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市場競爭:隨著智能農業市場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企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中國智能農業行業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投資潛力。然而,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也需要注意風險管理,關注技術創新、市場需求和全產業鏈布局等方面的發展趨勢。通過科學合理的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措施,投資者可以在智能農業領域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
欲知更多有關中國智能農業行業的相關信息,請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農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