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作為門戶城市的標配,城市能級和發展水平的體現,也肩負著航運物流、先進制造等臨空經濟的重要支撐責任。機場建設不僅是人流、物流的客觀需要,更是我國區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建優質項目。
機場建設行業涵蓋了從機場設施的規劃、設計、建造、裝備到運營管理的全過程。具體來說,機場建設行業是指那些專門從事機場及其相關設施規劃、設計、建設、維護以及提供管理服務的產業。
機場建設行業產業鏈長且復雜,涉及多個上下游產業。上游主要包括建設材料供應商、建筑設備供應商等;中游主要是機場建設企業、設計機構、工程監理機構等;下游則是機場的管理部門、航空公司等。這些產業環節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機場建設行業的完整產業鏈。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機場建設,視其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提升國家交通運輸能力的關鍵領域。根據2023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我國境內運輸機場共有259個,其中定期航班通航運輸機場259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區)255個。
為支持中西部經濟發展,中西部地區新建了一批支線機場,這有助于完善全國機場布局并促進區域間的互聯互通。同時,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機場也在進行擴建和升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從全國范圍來看,多個大中型機場的擴建工程和新建機場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例如,廣州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深圳機場三跑道工程、西安咸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等,這些項目不僅提升了機場的吞吐能力,也完善了全國的機場布局。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機場概念逐漸獲得廣泛認可。智慧機場通過運用各種信息化和通信技術手段,實現對機場安全、服務、運營、保障等各種需求的數字化處理和智能化響應。例如,一些機場已經實現了行李全流程跟蹤、智慧安檢、智慧裝卸配載等功能。
在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綠色機場建設已成為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國內機場積極推行綠色建筑標準,優化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引入碳排放監測系統來精準掌握碳排放情況。同時,國外機場也通過碳排放認證等國際標準來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機場建設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民航業面臨的核心挑戰聚焦于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航空需求與民航業發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間的深刻矛盾。民航業持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但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空域資源、人力資源等關鍵要素的供給卻顯得相對緊缺,難以滿足行業迅速擴張的需求。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航空出行需求將持續增加。這將為機場建設行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機遇。
日前,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北京、上海、廣州等22座超大、特大城市入局加快推進“3+7+N”國際航空樞紐功能體系建設,為我國布局新一輪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帶來新機遇。
根據《新時代新征程譜寫交通強國建設民航新篇章行動綱要》,到2035年,我國將打造3到4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運輸機場400個左右,具備年保障3000萬起降架次能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機場建設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