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集成電路(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IC)是指在一個半導體襯底上至少有一個電路塊的半導體裝置。
半導體集成電路是將晶體管、二極管等有源元件和電阻器、電容器等無源元件,按照一定的電路互聯方式,“集成”在一塊半導體單晶片上,從而完成特定的電路或系統功能。這種集成方式不僅減小了設備的體積,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是現代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
集成電路作為信息技術的核心,已成為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中國進出口數量和金額均出現了下滑。2023年中國累計進口集成電路4795億顆,較2022年下降10.8%;進口金額3494億美元,同比下降15.4%。此外,2023年中國二極管和類似半導體組件進口量也下降23.8%。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2023年中國的集成電路產量為3514億塊,而2022年為3242億塊,同比增長6.9%。也就是在需求下降的2023年,我國的整體產能還是增長的,這與國內集成電路蓬勃發展,離不開關系。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市場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近年來,中國半導體行業得到快速發展,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多種新應用持續落地,帶動半導體需求持續釋放。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的競爭格局日益激烈。國內外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爭奪市場份額。主要參與者包括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國際巨頭,以及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國內領先企業。為了保持領先地位,這些企業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并積極尋求合作與并購機會。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旨在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發展。同時,全國31個省市也紛紛出臺配套措施,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這些政策措施為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穩定的經濟增長、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場需求等因素的推動下,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到,要增強關鍵技術創新能力。瞄準傳感器、量子信息、網絡通信、集成電路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對于數字技術創新突破工程,首先要補齊關鍵技術短板,集中突破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強通用處理器、云計算系統和軟件關鍵技術一體化研發;另外,要重點布局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神經芯片、第三代半導體等新興技術。
展望未來,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下游市場需求的驅動,集成電路產品的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拓展。特別是在自動駕駛、工業數字化、計算中心和數據中心等新興領域,芯片領域的需求尤為突出。這些需求的增長將為集成電路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同時,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和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組,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并加強與國際同行的合作與交流以共同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想要了解更多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咨詢報告》。報告對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市場供需形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