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糧是指那些未經過精細化加工,或者雖經碾磨但仍保留了胚乳、胚芽、麩皮等成分的谷物。這類食物通常含有較高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抗氧化物等營養成分,對于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系統功能、控制血糖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粗糧主要包括谷類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干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食品消費結構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粗糧因其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促進消化、控制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健康益處,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種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為粗糧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023年消費趨勢及消費者對飲品的需求期待》中指出,“銀發經濟”和“孝心經濟”發展迅速。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家中長輩的健康,愿意為他們的健康在食物和飲料上支付更多。其中,有34%的消費者愿意為家中長輩的健康購買相關產品。
近年來,隨著基因挖掘、分子育種等技術的應用,一批高產、多抗、優質的粗糧新品種被成功選育出來,為粗糧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加工技術的創新也推動了粗糧產品的多樣化和品質提升。例如,預包裝雜糧、豆類及籽類產品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終端消費更加細致,更多家常品類在與新品雜糧、混搭版雜糧、便捷雜糧包的競爭中重新受到青睞。
《2024餐飲外賣營養健康化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粗糧”的消費量增速遠超“細糧”。餓了么數據顯示,雜糧飯過去五年復合增長率15.0%,增速是白米飯的約5倍;蕎麥面制品過去五年復合增長率22.3%,增速是白面制品的約2倍。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粗糧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相較于主糧作物,雜糧在生長過程中對耕地質量及水資源等自然條件的依賴度較低,展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它們廣泛分布于中國的五大區域——東北、華北、西北、青藏以及西南地區,這些地區中不乏田埂、溝渠邊緣、沙質地、山坡坡地以及干旱地帶等相對貧瘠的土地。在這些土壤條件不佳的區域,主糧作物的產量往往受限,而雜糧卻能以其獨特的生長優勢,在這些土地上實現相對可觀的產量,從而為農民帶來更為穩定且可觀的經濟收益。
近期,河北、山西等省份正積極致力于構建以雜糧為核心產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將雜糧打造成為眾多地區的特色標志性產品。這些雜糧,如谷子、高粱、大麥、蕎麥等,不僅在營養成分上展現出獨特的優勢,更在功能效用上與主糧作物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系。它們共同構成了更加全面、均衡的飲食結構,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多元化需求,進一步提升了雜糧在農業產業中的地位和市場價值。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明確,按照“鞏固提升口糧、主攻玉米大豆、兼顧薯類雜糧”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馬鈴薯、雜糧雜豆等品種,根據市場需求優產穩供。未來,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科技創新的持續推動,粗糧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粗糧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粗糧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