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是指個人或機構通過合理的資金配置和管理,旨在實現資產增值、保值或獲取特定經濟目標的一系列金融活動。這一過程涉及對可投資資產(如現金、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黃金、外匯等)的選擇、購買、持有、管理和出售,以期望在未來獲得經濟回報,同時考慮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投資理財不僅僅是簡單的資金積累或消費延遲,它更是一種主動管理財務、優化資產配置、規劃未來財務狀況的智慧行為。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及市場情況等因素,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并持續關注市場動態,適時調整投資組合,以達到最佳的投資效果。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為28.52萬億元,投資者數量超過1.22億個。個人投資者依然是主體,數量為1.2億個,占比98.74%,較年初新增738.88萬個;機構投資者數量為153.45萬個,較年初新增18.85萬個,占比1.26%,占比持續小幅增長。
理財產品是吸引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重要載體。總的來看,今年以來,銀行及理財公司布局的產品各有側重,固定收益類、現金管理類等依然是理財產品的主力軍,有效兼顧了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上半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1.54萬只,募集資金33.68萬億元。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穩健,上半年平均收益率為2.8%,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413億元。
從理財產品看,中低風險產品是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產品,占比超過94%;從投資者看,截至6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1.22億個,其中個人投資者1.2億個,占比超過98%。
從機構類型看,截至6月末,全國共有239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其中,理財公司存續產品數量和金額均最多,存續規模占全市場的比例達85.29%。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投資理財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發展,投資理財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金融科技的應用提升了服務效率和個性化推薦能力,使得投資者能夠更便捷地獲取投資信息和建議。智能投顧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應用之一,通過算法和模型為投資者提供自動化的投資建議和資產配置方案,降低了投資門檻,提高了投資便利性。
今年以來,我國長債利率下行,一些資管產品的長債配置增多,隨著短期內債券價格上漲,產品凈值走高。數據顯示,7月末銀行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3%,而當前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還不到2%,吸引部分投資者將存款“搬家”至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登記中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理財產品杠桿率為107.04%,較去年同期減少2.02個百分點。原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每只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的杠桿率不得超過140%,每只封閉式公募理財產品、每只私募理財產品的杠桿率不得超過200%。
為了保障行業的合規運營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監管部門繼續加強對投資理財行業的監管力度。監管政策的趨嚴有助于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減少市場亂象,提升投資者信心。同時,監管政策也引導行業向更加規范、透明的方向發展。未來,投資理財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的投資產品和服務。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投資理財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