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保持強勁增長,總裝機已超過16億千瓦,不斷實現新突破,為我國發展提供強勁綠色動能。在渤海海域,百萬千瓦裝機的海上光伏項目日前開工建設,十幾條施工船,正在近2萬畝的海面上,鋪設200多萬塊光伏板,建成后將實現板上發電,板下養殖,預計年發電量將達到17.8億度,漁業養殖年收益2700多萬元。
海洋新能源行業專注于從海洋環境中提取、利用和開發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等多種形式。這些能源均屬于可再生資源,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海洋新能源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其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海域面積大,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數量眾多的海島,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能資源。隨著技術進步,海洋能源的寶藏正緩緩打開。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2.4萬億元,同比增長5.7%。
海洋能因其儲量巨大、資源分布廣泛、不占用土地空間、綠色清潔等優勢,成為國際能源領域研究開發的熱點和前沿。截至2022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已超3000萬千瓦,連續兩年位居全球首位;海水制氫,將海水“資源”變“能源”,廣泛應用場景帶來強大市場活力。
海上風電是海洋能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作為優質清潔能源,海上風電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堅持陸海并重,推動風電協調快速發展,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截至2023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3729萬千瓦,在全球占比約50%,連續四年全球排名第一。全球風能理事會《2023年全球海上風電報告》預測,我國當年海上風電供應鏈產能預計可達到1600萬千瓦。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海洋新能源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報告》顯示:
我國海洋能源類型豐富多樣,能量密度位居世界前列,具備規模化開發利用的有利條件。例如,海洋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之間跨界融合,為海洋石油開采提供能源供給,中海油“觀瀾號”成功運行就是證明。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海洋新能源行業將迎來更多的技術創新和升級機會。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有助于提高海洋新能源的轉化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動其商業化應用。
海洋新能源行業未來發展策略
一、技術創新與研發
加大科研投入: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海洋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投入,支持高效潮汐能轉換裝置、波浪能轉換裝置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海洋能的開發利用效率。
推動技術創新: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開展聯合研發,推動海洋新能源技術的創新升級。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海洋新能源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和運維效率。
完善技術體系:構建完善的海洋新能源技術體系,包括資源勘探、評估、開發、利用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支撐,為海洋新能源的商業化應用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二、政策引導與支持
制定發展規劃:政府應制定海洋新能源行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行業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
出臺優惠政策:繼續出臺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市場準入等優惠政策,降低海洋新能源項目的投資成本和運營風險,吸引更多企業和資金進入該領域。
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健全海洋新能源的市場交易機制,推動綠色電力證書等市場機制的應用,促進海洋新能源的消納和利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海洋新能源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