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穩步推進,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與利用愈發受到關注。地下空間是指屬于地表以下的空間,主要針對建筑方面來說的一個名詞。它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但不限于地下商城、地下停車場、地鐵、礦井、軍事設施、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間。
在城市人口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地表空間的利用潛力逐漸達到飽和。通過對城市地下空間的分層開發、功能分區等開發利用,可以為城市發展打開新維度,有效緩解城市土地資源的緊張狀況。“十三五”期間全國地下空間開發直接投資總規模約8萬億元,按照1:2.6的GDP轉化率,拉動經濟21萬億元左右。大規模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為促進就業、拉動內需、帶動土地增值、提升城市競爭力及促進城市轉型提供了強大動能。
從開發利用場景看,國內城市地下空間主要用于建設地下交通(地下軌道交通、地下公路和地下停車場等)、地下市政(市政管線、綜合管廊等)、地下綜合服務設施(地下商業、地下圖書館、地下行政辦公等)、地下倉儲物流、地下工廠、地下人防工程以及地下軍事工程。
國家層面對于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政策支持不斷加強。例如,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地下空間規劃分會的成立,旨在推動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體系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此外,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地下空間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從發展格局看,國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呈現出“三帶三心多片”的特征。
據《2023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累計建設已達29.62億平方米,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大國。
就城市深部地下空間的開發深度而言,我國當前的開發活動主要聚焦于地表以下50米以內的區域,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如日本則更傾向于在50米至100米的深度范圍內進行地下空間的開發。而俄羅斯在地鐵系統的構建上更是展現出了深厚的地下開發能力,其地鐵網絡多深入地下100米以上的區域。
從開發場景的多樣性來看,我國在城市深部地下空間的利用上目前還較為單一。而在發達國家,地下空間的開發與應用場景則顯得豐富多彩,如芬蘭創新的地下療養院為健康產業提供了獨特的環境;挪威則利用地下空間建造了體育場館,展現了地下空間在體育領域的潛力;英國更是在地下嘗試發展農業,探索了食物生產的新途徑;瑞士則以其高科技聞名,設立了地下研究所,專注于科研與創新。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地下空間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地下空間的開發涉及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技術難題,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特別是在深部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上,還需要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關。盡管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執行不到位等問題。
根據規劃,到2025年底前,我國將基本實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更加健全,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效率明顯提高,安全隱患及事故明顯減少,城市安全韌性顯著提升。
隨著地下空間開發規模的擴大和功能的多樣化,未來地下空間的運營也將更加多元化。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地下空間的開發和運營,推動地下空間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地下空間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