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掛牌轉讓不良貸款的規模和成交量明顯提升。有市場機構根據銀登中心發布的數據測算,2024年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掛牌項目數量同比增長47.5%;掛牌業務規模同比增長177.7%。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ABS(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也同比增長16.75%。
上海處置不良貸款358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截至6月末,上海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11.63萬億元,同比增長6.96%,上海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601.30億元,同比增長7.05%,為經濟穩增長發揮積極作用。
上半年在風險化解方面重點突破,不良貸款處置金額358.35億元,同比增長34.68%。上海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
按照不良資產的來源,可大致劃分為銀行債權、非銀行金融機構債權、非金融債權等。不良資產行業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逆周期性特征,這一特性顯著區別于其他行業。具體而言,當經濟處于繁榮期,整體經濟形勢向好時,不良資產行業反而可能面臨相對蕭條的局面;相反,一旦經濟出現下滑或轉弱,不良資產市場卻往往迎來更多的投資機會與活力。這種逆周期性的表現,使得不良資產行業成為經濟波動中一種特殊的“避風港”或“機遇之地”。
為了化解風險,監管機構多次發文推動加快不良資產處置。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 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通過不良資產收購處置、實質性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等方式盤活閑置低效資產。
在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不良資產規模持續增加,但處置難度也在增加,尤其個人不良資產。2020年至2023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規模連續4年保持在3萬億元以上,有力保障了我國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與穩健發展。
經濟結構調整、金融風險防范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是推動不良資產處置市場規模擴大的主要因素。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加快推進改革化險,加快處置存量不良資產,以及信托等非銀機構風險加速釋放,都為不良資產市場提供了新的供給來源。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全國性AMC(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AMC、銀行系AIC(投資子公司)、外資AMC以及非持牌AMC等。這些機構在不良資產處置市場中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市場生態。
截至2024年7月15日,已有936家機構開立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2024年以來增加了58家。其中,浙商銀行、溫州銀行、金華銀行、鄭州農商行等22家中小銀行、馬上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上海東正汽車金融、洛銀金融租賃、天津信托、泰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31家機構是首次開設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
不良貸款轉讓出讓方中,股份行依然是的主力軍,不良資產包共計242.8億元,占比68.2%。消費金融公司后來者居上,以46.3億元、13%份額成為第二大出讓方。其后,依次是國有行、城商行、農村中小銀行機構、金融租賃公司,占比分別為11.7%、4.9%、1.7%、0.5%。
在處置不良資產的過程中,對資產進行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是關鍵,金融機構亟需提高處置不良資產的水平。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