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天然氣供需始終與冬季需求密切相關,呈現季節性特征。從歷史來看,隨著家庭和工業在寒冷月份的供暖需求增加,天然氣的需求激增,帶動其價格飆升。然而,近期市場動態表明,天然氣的波動已不再僅限于冬季。隨著夏季來臨,有多個因素開始影響市場,暗示我們對天然氣季節性的看法需要作出改變。
隨著沿海城市對燃氣需求的增長,從煤炭和石油中提取的燃氣(煤氣)成為一個重要的能源來源。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開始建設城市燃氣管網,以供應煤氣,北京等城市的燃氣主要由幾個大型氣源廠提供。這些年中,住宅用氣占了北京煤氣需求的70%。
20世紀末,鄂爾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地的大型氣田被相繼發現,標志著中國天然氣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些大型氣田的發現為建設橫貫大陸的大型輸氣管道奠定了基礎。2005年西氣東輸一線管道的建成極大地促進了天然氣的消費增長,自那以后,天然氣需求以年均18%的速度快速增長。新氣田如四川的普光氣田和鄂爾多斯的長慶氣田相繼投入開采,到2012年,中國的天然氣產量已經翻了一番,達到約1100億立方米。
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增加是導致全年需求增長的另一項因素。全球對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追求導致液化天然氣貿易激增,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已成為重要的出口國。這種國際需求并不遵循國內市場傳統的季節性模式。例如,亞洲和歐洲各國因其獨特的季節性和經濟周期,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需求高峰期。這種國際維度增加了一層復雜性,并改變了天然氣需求的季節性特征。
由于我國對于天然氣能源的巨大需求量,我國天然氣行業進出口基本呈現出“全進口、零出口”的格局。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2023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945.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6%。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天然氣化工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顯示:
2022年,中國進口天然氣1503億立方米,同比下降9.9%。其中,來自土庫曼斯坦、澳大利亞、俄羅斯、卡塔爾、馬來西亞五個國家的進口量合計1215億立方米,占比81%。2023年中國天然氣進口11997萬噸(合16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9%。
環境政策和法規日益塑造著天然氣市場的面貌。例如,旨在減少甲烷排放的政策可能會給生產實踐和成本帶來影響。此外,旨在提升能效和促進電氣化的法規可能會改變居民和工業部門的天然氣消費模式。這些政策可能會對天然氣的供需產生直接影響。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和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規劃,支持和促進天然氣產業的發展。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23號),《方案》提出,要合理調控油氣消費,加快推進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化開發。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優化利用結構,優先保障民生用氣,大力推動天然氣與多種能源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和化工原料用氣。支持車船使用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引導企業轉變用能方式,鼓勵以電力、天然氣等替代煤炭等。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天然氣化工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