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用藥是指用于治療皮膚病藥物的總稱,包括皮質激素、抗真菌藥、治療牛皮蘚用藥、抗菌劑、抗痤瘡制劑、抗病毒三藥等,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癥狀的特性對癥使用相應的皮膚病類治療用藥。按劑型劃分,皮膚病用藥可分為溶液、洗劑、酊劑和醑劑、冷霜制劑、軟膏、乳膏、硬膏、搽劑等。
皮膚病藥物相比于其他領域藥物,通常單價較低、市場受政策影響相對較小,因此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皮膚病藥物市場將持續放量。
外用藥物是皮膚病治療的主要手段,同機制藥品間療效差異并不顯著,而影響療效的關鍵因素在于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或者相同部位的不同疾病采取更優的制劑技術與差異化劑型和給藥途徑,由此帶來的患者體驗感差異會影響治療依從性與治療結局。故多年來外用制劑全球研發熱點更集中于對相對成熟的皮膚病藥物的復方藥物開發(提高療效,降低副作用等)、透皮釋藥研究、劑型改良、藥物濃度調整等各項改進,從而提高皮膚病患者藥物治療效果,降低其副作用。
從嬰幼兒到老齡人口,濕疹、痤瘡、蕁麻疹、銀屑病、皮膚腫瘤等皮膚疾病對全生命周期造成不同程度的疾病負擔。我國人口多,皮膚病患者也多。皮膚病是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皮膚病種類繁多,大約有 1,000 多種,其中銀屑病(牛皮癬)、白癜風、紅斑狼瘡為三大皮膚病。
皮膚病在國內是一種常見疾病,患病率高達40%-70%,且有些皮膚病不易根治,治愈后易反復。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在改變,大氣污染日益嚴重,以及年輕人養成晚睡甚至通宵、高油高脂飲食的習慣,導致皮膚病發病率不斷提高。據米內網數據,2021年中國皮膚病用藥市場銷售額保持高速增長達到240億元,同比上升18.23%。
皮膚病種類豐富,醫治藥品也許多,有外用藥品、內服藥物和注射藥物。在臨床使用中,皮膚病通常需要使用外用藥進行治療。2017年至2021年,我國皮膚外用藥市場銷售額從155億元增長至208億元,復合增長率達7.63%。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皮膚病藥物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以“健康中國2030”為代表的,關于藥物流通渠道、處方信息聯通、第三方藥物配送等痛點的多個文件的出臺,促進了“互聯網+醫療健康”快速發展,提高了電商平臺藥物的可及性,政策加持下醫藥零售出現線上化趨勢。而大多數皮膚外用藥物因為疾病特點與患者購買行為特點使之更適合進行線上銷售。
另外,在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下,患者線上就醫、購藥行為在近年來迅速強化,在線購藥走進千家萬戶,醫藥線上流通渠道迎來爆發式增長。而醫療體系中醫患互動、藥企與醫生的互動都在更多地向線上轉移;尤其是皮膚類疾病這種適合圖文問診的疾病更加適合醫藥線上渠道發力。電商平臺的高效便捷造益了大量皮膚病患者。
近年來,隨著全球環境惡化,皮膚病患者人數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市場對皮膚病藥物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進而帶動市場規模的擴大,未來我國皮膚病藥物市場仍具有一定發展潛力。
從目前我國市場上的皮膚病藥物產品來看,抗真菌藥、抗生素、皮質激素等類別的皮膚病藥物占比較大,未來發展前景向好。
《“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中高速增長,前沿領域創新成果突出,創新驅動力增強,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藥械供應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國際化全面向高端邁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瞄準國際先進技術水平,持續健全創新體系,完善產業創新生態,大力推進創新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促進醫藥工業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
欲了解更多關于皮膚病藥物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皮膚病藥物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