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作為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規模持續擴大,用電量較快增長。
1.數據中心行業市場規模與增長
云計算一直是推動數據中心建設與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目的是為社會提供數字化轉型所需的通用算力。但是,AI的爆發帶來了巨大的算力需求,為了滿足AI大模型的訓練和應用推理,我們需要建設大量的智算中心。施耐德電氣根據全球數據中心的用電量,GPU芯片和AI服務器未來的出貨量等數據,估算出全球智算中心目前的電力需求為4.5 GW,占數據中心總57 GW的8%,并預測到2028年它將以26%-36%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最終達到14.0 GW至18.7 GW,占總93 GW的15%-20%。這一增長速度是傳統數據中心年復合增長率(4%-10%)的2到3倍。算力的分布也會由現在的集中部署(集中vs. 邊緣為95%:5%)向邊緣遷移(50%:50%),這意味著智算中心將引領數據中心建設的潮流。
我們國家智能算力的占比將在2025年達到35%,年均復合增長率在30%以上。施耐德電氣認為相較于傳統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的建設需要在確保高能效和高可用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更具前瞻性,也就是最小化對環境的影響,尤其需要提高適應性來滿足未來IT技術(高功耗的芯片和服務器)的需求。
此外,數據中心對AI芯片有大量需求,作為最常見的AI芯片類型,圖形處理單元(GPU)可以大規模用于訓練和調整新的大語言模型。Gartner預測,今年全球AI芯片的銷售收入將大幅增長33%,市場規模將增長到約710億美元。
以東南亞為例,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為該地區經濟貢獻約1萬億美元的增長。正是基于相同的判斷,全球多地均在上演針對AI數據中心的競賽。研究機構Data Bridge預測,到2029年,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22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4%。
2.數據中心市場競爭格局
數據中心基礎運營商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此外還有設計施工方,如中國通信服務等企業。中游領域則主要是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數據中心廠商。第三方數據中心廠商中,萬國數據、上海數據港等在數據中心行業布局多年,奧飛數據等則是行業后起之秀,此外還有轉型新進行業的企業,如南興股份和寶信軟件等。行業下游則主要是互聯網企業、云計算企業、金融企業、政府等。
按照2022年度實際建成IDC機柜投入統計,中國傳統IDC產業投資規模為289.7億元。2022年新冠疫情影響下,部分項目出現建設延期情況,導致年度實際投資額下降;同時,經歷前期新基建投資建設熱潮后,部分區域IDC市場供過于求,項目建設進程放緩。預計市場供需環境改善,中國傳統IDC產業投資規模將穩定增長。
發展至今,微模塊數據中心是數據中心建設領域較為流行的概念之一。微模塊數據中心能夠大大縮短數據中心的建設周期,節約時間成本,同時使得數據中心施工更加簡單快捷。截至2023年,中國微模塊數據中心的市場規模逐漸上升至76.6億元。
“十四五”以來,從國家到重點省市,節能減排政策頻出,數據中心的減碳問題成為重要議題,建設低碳、綠色的數據中心成為大勢所趨。各大頭部數據中心企業致力于降低數據中心PUE值,推出更加綠色節能的數據中心產品。2024年5月,工信部發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4年版)》,其中數據中心節能降碳技術重點推動數據中心模塊化技術發展。
目前,微模塊數據中心憑借其建設周期短、可拓展性強、綠色節能、便于施工運維等特點逐漸成為了數據中心產品的主流需求,主要應用于金融、互聯網、能源、交通、物流、政府等場景。國內各大廠商對于微模塊類型數據中心的嘗試最早開始于2010年左右,如今涌現出一批微模塊數據中心龍頭企業。
更多數據中心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數據中心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