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擁有眾多民族的國家,而各個民族在歷史的發展中,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民俗民風。今天,人們漸漸認識到每一種文化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帶著這種崇拜心理、求知心理,人們紛紛踏上了了解民俗文化的道路,民俗旅游也因之而興盛起來。
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離開其常住地,前往異地體驗當地民俗文化的一種旅游形式。民俗旅游的核心特點在于其文化性。游客通過參與民俗旅游活動,能夠深入了解并體驗當地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從而增強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民俗旅游的興盛源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思想的轉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904元,同比增長17.6%,占當年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的10.8%。近年來,“傳統節日+旅游”受到民眾歡迎,體現了國人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從中秋賞月到元宵游燈,豐富多樣的節慶活動讓旅游更具文化內涵和儀式感,契合現代人的精神需求。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端午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1.1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403.5億元,同比增長8.1%。
攜程報告顯示,端午節三天假期,主要出游人群集中在90后、00后及80后。其中00后增長最為顯著,出游人次同比增長近30%。在年輕群體的帶動下,各地民俗旅行成為亮點。
由于某些民俗活動本身具有時間性,如節日慶典等,民俗旅游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大眾點評上,廣東“龍舟”關鍵詞近一周搜索量同比增長超過360%,“賽龍舟”相關筆記攻略數同比增長達570%。民俗活動帶動了當地旅游增長。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數據顯示,4A級及以上景區假期前兩天接待游客超過380萬人。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非遺民俗游、親子游、龍舟觀賽、水上樂園和戶外登山是端午節假期最熱門的出游主題。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民俗旅游行業發展態勢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顯示:
除了龍舟賽,多地因地制宜推出豐富多樣的民俗休閑活動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比如咸陽憑借“西安都市圈”的優越地理位置及悠久的歷史古跡,端午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82%;坐擁三星堆古蜀文明遺址的四川德陽端午訂單量增長73%;以陶瓷文化出圈的“瓷都”景德鎮端午同比增長72%。
“非遺+”文化游、“龍蝦小城游”等各類新趨勢、新玩法也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青睞,美團數據顯示,端午節假期,以“非遺”為關鍵詞的休閑玩樂訂單量較上月增長80%,揚州主打“八輕八重”的非遺主題搓背團購銷量環比增長近200%。民俗旅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在民俗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平衡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關系,避免過度商業化對當地文化造成負面影響,是行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傳統節日熱、文物熱、非遺熱、博物館熱紛紛興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明確提出了加強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等目標和措施,為民俗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指導。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民俗旅游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產品形式將不斷創新和豐富。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民俗旅游行業發展態勢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