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稻作歷史最悠久、水稻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大大米生產國。由于近幾年稻谷價格持續走低,種植成本提高,種植稻谷積極性降低,導致近年來全國稻谷種植面積呈下降趨勢。2022年全國稻谷種植面積29,450.1千公頃,比2021年減少471.05千公頃,同比下降1.57%;由于種植面積減少,2022年的全國稻谷產量20,849.5萬噸,較2021年減少了435.24萬噸,同比減少了2.04%。
基于糧油調味品細分類目的市場份額和同比增速等綜合判斷,調味品、方便食品、大米等類目消費用戶占比突出;年增速方面,有機食品增長突出,成為消費升級的直接體現,其次雜糧、方便食品、南北干貨、食用油類目近一年增長20%以上。整體看,大米作為中國大部分地區人民的主要食糧,具有較大市場空間,且保持較好增長,市場成熟穩定。
大米加工有初加工和深加工之分。其中大米深加工產品包括精加工大米、粉類、糕類、粽類、湯團類、酒、醋類、方便米飯、方便粥、嬰兒食品。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大米加工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基于大米行業細分品類進行分析,珍珠米、長粒米、稻花香米為大米市場供應主力,泰國香米、小町米等也有一定市場。小町米在單商品賣力方面表現最強,其次為珍珠米,長粒香米。從大米消費用戶的地域分布看,廣東用戶占比最高,達20.35%,其次為北京、上海等地;區域分布來看,華東、華北、華南為主要銷售區域,占比達75%以上。根據近一年電商平臺中大米類目整體銷售額排名前五名分別是:十月稻田、金龍魚、福臨門、柴火大院、五豐。TOP5品牌占據大米市場的半壁江山,價格方面,孟乍隆、三町五稻、柴火大院等品牌成交均價較高。
大米加工業以稻米為主要生產原料,是中國糧油加工體系的重要構成內容,也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環節。由于大米加工行業壁壘較低,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普遍差,產能利用率較低,嚴重影響了大米市場上產品種類的豐富和質量的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對肉菜和其它替代主食類食品的需求持續上升,對傳統主食米面的消費需求則相應下降。稻米加工產業本是公認的朝陽產業,企業平均壽命比一般企業要長很多,但在產需矛盾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必將導致行業競爭加劇,而也只有激烈的競爭,才能推動行業發展創新,而一些思想觀念保守、產能落后的企業,則可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被淘汰。
我國大米加工行業的競爭主要來自于區域競爭和企業競爭兩種,區域競爭方面,結合中國大米產業相關上市公司分布情況,產業聚集效應較好的省份是安徽省、江蘇省、山東省、湖北省等,而根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公布的2021年度大米加工企業“50強”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湖北、廣東、安徽、湖南,這五個省份占到全國70%的份額,其中黑龍江占據10個名額,數量最多。
從企業規模來看,以大米加工為業務的大型公司并不多,主要有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華潤五豐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
供需結構方面,我國大米加工行業細分產品產量及需求量結構大致相同,食醋、米線和湯圓在大米加工產品中占比較大,產量占比情況為:食醋28%、米線25%、湯圓16%,需求量占比:食醋29%、米線25%、湯圓17%,其次米糠油和粽子在整體結構占比不小,需求量占比分別為5%、3%。
從需求端來看,由于經濟下行,市場消費需求持續低迷,稻米加工企業利潤空間受限,普遍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行業正處于經營相對困難時期,但同時也利好有實力的企業做大做強,并促進行業的深度整合。
目前我國已從溫飽階段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必然對包括大米在內的食品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米消費已進入安全放心、營養健康、方便快捷的更高階段,這將為中高端大米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將有利于加快大產業的轉型升級。
隨著國家對大米深加工產業重視程度的加強,擴產政策的逐步深入,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規模的加速擴大,市場需求的刺激,我國大米的生產規模深加工企業逐漸壯大,產值不斷增長。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大米加工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