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加工行業,以稻谷為原料,不僅是糧油加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環節。隨著產業科技創新的持續支持,以及多元化民生需求的不斷涌現,為百姓提供營養健康食品已成為這個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世界水稻絕大部分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產國,年產量連續多年排名第一。2019年度,中國大米產量預計占全球產量的28.90%。產量排名第二的是印度,印度的大部分農業都是基礎的傳統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但是印度有過半的人都是以農業為生,同時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僅次于中國,印度的大米產量占全球約23%的比重。大米是世界30億人口賴以生存的基本食物。近幾年,全球大米的消費量走勢與產量相似,均呈波動態勢。2019年,中國大米消費量占全球大米消費量的29.63%,接近30%,印度則占20.42%的比重。
為確保大米加工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大米加工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大米加工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近年來,我國大米加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升,產品結構趨于合理,產業綜合效益穩步提升,深加工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據糧油加工業統計數據,2011年我國大米加工業實現總產值達16342.44億元,工業增加值2052.25億元。
相比往年,2011年大米加工單位數量有所下降,但產品數量大幅增加。全國年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大米加工單位有40多個,比去年增加了7個單位,總產量達到了10萬噸以上,占企業總產量的19.17%。這一變化體現了行業的規模化、集中化趨勢,而實力的增強也為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持。
目前,我國大米加工企業呈現出“小、散、低”的特點。其中,“小”表現為2009年日加工能力在100噸以下的小型企業占據了總企業數的65.2%以上;而“散”則表現為大米加工企業在布局上分散,且規模偏小。此外,“低”則體現在設備利用率低,2009年全國大米加工企業產能利用率僅為約45%,并且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導致資源浪費嚴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
近年來,一些大型企業開始重視大米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這些企業通過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致力于開發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并延伸產業鏈條。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也為企業增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目前稻谷加工的副產品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中小型加工企業由于規模限制無法開展規模化綜合利用,導致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低、產業鏈條短、產業集群尚未形成,整體產業效益有待提高。
大米加工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控和市場發展運行的要求,大米加工企業逐步走向規模化、集團化成為必然趨勢。目前,我國大米加工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局面屢見不鮮。為了在市場中占據更有利地位,規模化、集團化經營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大型加工企業依靠資金優勢,通過整合提升形成品牌效應,擴大產業鏈,降低經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控制力。國家政策也持續扶持大型龍頭企業,推動加工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大米加工企業將大力發展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打造從田園到餐桌的產業鏈建設,成為龍頭企業的發展方向。通過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大米加工企業將拓展橫向產業鏈,實現利潤最大化。對稻谷主副產品進行再加工,開發新產品,如碎米制取多功能淀粉等。這些產品可用于食品、化工、醫藥等工業領域,市場前景廣闊。因此,產業鏈發展將成為后期大型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未來,欲了解大米加工行業具體詳情可點擊查看《2021-2026年中國大米加工行業投資前景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