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氫能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從汽車到船舶,從工廠到家庭,氫能出現在社會生產生活各個方面,不少大型城市開始興建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氫能源技術與產業得到大規模推廣。中國作為氫能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有力推動氫能發展。
2024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提出,聚焦“雙碳”目標下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需求,謀劃布局氫能、儲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未來能源和未來制造產業發展。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至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氫能相關企業有3060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580余家,增速達24.8%,今年1~5月新增130余家。
氫能產業基礎設施內涵豐富,主要包括氫源、氫能儲存與輸送、氫能加注及氫安全等。我國氫源資源豐富多樣,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工業副產氣制氫等。
制氫是氫能產業鏈的最前端環節,當前技術路線多元化不存在單一最優模式,需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所在地資源稟賦、經濟條件等客觀環境的制氫手段。
《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規劃超過300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建成運營項目36個,累計氫產能約5.6萬噸/年。
根據不同制取方式,氫能可分為綠氫、灰氫、藍氫、紫氫、金氫等。最重要的綠氫,是通過風能或太陽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發電,再利用這些清潔電能,以電解水方式制取氫氣。綠氫在制取過程中基本不產生溫室氣體,是目前氫能發展的主要趨勢。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氫能源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咨詢報告》分析:
放眼世界,綠氫成為各國清潔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不少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建設大規模綠氫供應鏈。2023年8月,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全面建成投產,每年可生產2萬噸綠氫,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8.5萬噸。
綠電資源豐富,內蒙古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4.6億千瓦、占全國一半以上,太陽能94億千瓦、約占全國五分之一。據專家估算,以一年為單位,在內蒙古25萬千瓦新能源可生產1萬噸綠氫,如果全區10億千瓦的新能源資源全部用來制氫,每年就可以生產4000萬噸綠氫,遠超過了全國現有3300萬噸的氫氣產能。
除了作為化工原料(如石油煉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和工業工藝氣體(如鋼鐵、半導體行業還原劑)等傳統使用方式外,綠氫還可以作為能源、燃料來使用。氫燃料電池是目前被廣泛看好的氫能利用路線。氫燃料電池汽車具備零排放、零污染、無噪聲、補充燃料快、續航能力強等優勢。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超過1000輛氫能源汽車投入使用,并配備了30多個加氫站,這是迄今為止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全球最大規模的集中示范運營。
展望未來,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氫能源將在交通、工業、建筑、電力、國防、航空航天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報告對中國氫能源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競爭替代產品、發展趨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氫能源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氫能源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的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氫能源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氫能源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