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采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根據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資料,我國的有機標準即在動植物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和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且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幫助解決現代農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質量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種多樣性的減少等;還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有機農業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有效途徑。
北京市政府2021年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指出,北京將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全程綠色防控,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該方案還指出,到2025年,北京市綠色有機產品總量力爭翻一番,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將全面推進。
近年來,云南高原特色有機農業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有機產品認證位居全國前列,但還存在發展目標、產品定位、發展區位不夠清晰,產業鏈不完善,產業規模效益不明顯,技術創新鏈不完整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了云南高原特色有機農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在云南省科技廳支持下,項目組聚焦有機茶葉、蔬菜、果品、中藥材等高原特色有機農業產業,以打造全國領先的有機農業生產基地為目標,全面開展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攻關研究。
項目的實施,有力推動了云南有機農業發展。全省有機認證企業增加77家,成立了以20余家有機企業為先導的技術成果示范聯盟,打造了思茅區有機茶、富民縣有機果糧產業2個有機產業示范縣,技術示范輻射推廣應用面積超過12萬畝。建設了思茅有機茶和昆明有機菜2個科技小院,開展技術培訓94次,累計培訓8520人次。項目核心示范面積2.06萬畝,實現3.6億元的經濟價值,帶動農民增收1.42億元,每畝增加碳匯價值30元,示范區化肥、農藥、耗水分別降低80%、67%、39%。
國家鄉村振興局開發指導司原副司長劉曉山說:“從我國農業發展趨勢來看,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當前我國農業已開始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社會需求來看,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品種、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對有機農產品越來越青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有機農業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目前,國家針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支持是促使有機農業發展的最大保障,伴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中國有機農業迎來發展新契機,有機農業與創意農業的融合發展,營造鄉村振興新空間、新場景,同時維持強勁發展趨勢,成為城鄉新時尚。
2023年3月,工信部等十一部門印發《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鼓勵居民和企業申報創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在政府政策支持、農業補貼和財政支持之下,為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環境,為農民和生態環境帶來許多機遇和利好。
“十四五”時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有機農業的發展也被賦予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時代責任,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我國的有機農業要實現長久、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應使消費者不但了解有機食品的安全和健康特性,更要了解其生態理念和環境保護的內涵,堅持健康和生態理念并重。
報告對中國有機農業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有機農業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有機農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有機農業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