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寶、京東、美團、快手等多個電商平臺發現,繼連花清瘟、布洛芬等藥物出現斷貨后,湯臣倍健、康恩貝、東北制藥、安利等多個品牌的維生素C片和泡騰片也開始熱銷,一些品牌的維生素C片顯示“賣光”或只能預售,而其中一款品牌維生素C片月銷量超過10萬件。
數據顯示,中國處在人均GDP正向10000美元—12000美元躍遷的過程中,新冠疫情讓消費者對于健康更加關注,客觀上促進了保健品行業的發展。預計未來 5 年,行業仍然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維生素C泡騰片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雖然維生素C類購買需求大增,但目前多數產品價格并沒有上漲。某品牌旗艦店客服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2019年底新冠疫情剛開始時,曾經出現過VC產品熱銷的現象,但那時并沒有出現斷貨的情況。而當前顧客的購買需求要比三年前突然增加了兩三倍。特殊時期專家建議維生素C要補充上,所以店內一下子涌入很多購買的顧客。
不僅是維生素C類保健品出現缺貨現象,記者在阿里健康大藥房上看到,因為價格更為低廉,一些維生素C非處方藥產品也顯示已經賣光。比如東北制藥的一款維生素C片每瓶100片的價格是11元,月銷顯示3萬以上,但目前已經斷貨。
實際上,對維生素c購買需求的增長已經影響到所有線上線下渠道。某知名保健品直銷品牌的銷售經理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很多客人都給她打電話、發微信訂購維生素C,公司云購商城上的產品銷量也是猛增,但目前還沒有出現斷貨現象。
分析師表示,適量補充維生素C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可以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但是沒有一種說法提到維生素C片能預防新冠病毒,并且不可過量食用。
在保健品消費更為普及的歐美國家,新冠疫情帶來的消費增長更為突出。數據顯示,根據目前美國膳食補充劑市場的增長,目前主要流行的幾類保健品成分有:多維、維生素D、維生素C、鋅、姜黃等。2021年增速最快的維生素C是44%,維生素D是37%,均高于膳食補充劑行業的平均增速2倍以上。
實體藥店的保健品銷售卻沒抓住這一波疫情變化的機遇,一部分消費者因擔心感染風險而選擇線上購買方式,多數年輕消費者則是生活方式決定他們的購買習慣。不過,實體藥店終端保健品銷售數據表明,消費者對純維生素補充劑(復方)、調節腸道菌群以及緩解視疲勞三個亞類市場的需求持續上漲,市場空間可觀。
天然維生素C則是以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針葉櫻桃、獼猴桃、刺梨等為原料,經榨汁、濃縮、干燥等全程物理工藝制備而成。
對于消費者而言,應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OTC是非處方藥物,這類維生素C主要是用來治療由于維生素C缺乏導致的疾病,如壞血病及各種急、慢性傳染病等,起到疾病治療作用。而保健食品的維生素C是為了避免日常果蔬攝入不足而導致的維生素C缺乏風險,起到疾病預防作用。除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OTC類維生素C都是化學合成制備而成,而保健食品的維生素C既有天然來源的維生素C,也有合成的維生素C。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規定,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能替代藥物,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曹正提醒消費者,正規的保健食品是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和保健食品標志藍帽子的,無論是國產保健食品還是進口保健食品,都可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查詢到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功效成分、主要原料等信息。假冒的保健食品不但會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和生命健康,還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侵蝕守法企業的生存空間。
想了解關于更多維生素C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維生素C泡騰片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