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街由眾多零售商店、餐飲店、服務店等共同組成,按一定結構比例規律排列。按不同規模來劃分,可以為大型商業街、中型商業街和小型商業街,大型商業街的長度均在1000米的標準基礎上進行有序分布。目前全國最長的步行商業街是武漢的江漢路商業街,全長1210米。中型商業街如深圳華強北路商業街和北京275米長的大柵欄商業街。
按功能來劃分,商業街可分為綜合型商業街和專業型商業街,前者如南北總長約為1600米的北京西單商業街;后者如福州榕城美食街、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條街。
“五一”假期,消費市場人氣旺盛。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國九成城市的商圈熱度同比普遍提升,中西部增幅明顯。數據統計,假期前三天,重慶觀音橋商圈日均客流近100萬人次,為近五年來最高。
上海外灘、南京路步行街等熱門景區也迎來大客流。假期前四天,外灘濱水區域累計接待游客超180萬人次,南京路步行街接待游客累計超76萬人次。同時,復古、鮮花、寵物等不同主題的市集陸續開展,文藝演出、藝術展覽等不斷打造文化消費新場景,“五一”假期,上海全市線上線下消費達到530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商業街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商業街作為城市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我國成一定規模的步行街或商業街約有2100條。截至目前,全國示范步行街數量已達到19條,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寬窄巷子等都位列其中。
商務部此前發布了第三批“全國示范步行街”名單,入選的步行街大多是所在城市的著名景點,有知名度和影響力,是重要的“打卡地”,而且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
未來已有步行街的提升改造不僅要著眼于城市本身的消費需求,也應著眼于打造IP、形成較強的品牌效應,讓步行街成為“城市名片”,更好反映城市文化、代表城市形象。
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節日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比去年同期(2023年4月29日—5月3日)增長6.8%。各地商圈人氣旺盛,36個大中城市重點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15.1%。線上消費較快增長,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8%。
北京市商務局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業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業態127家企業實現銷售額49.9億元,全市60個重點商圈客流量3586.9萬人次,同比增長2.5%,消費金額達到99.2億元。據銀聯商務數據,五道口商圈、中關村商圈、望京商圈消費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3倍、1.1倍、76.9%。“五一”期間的昌平新城商圈、隆福寺商圈、五棵松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別增長18.6%、17.6%、16.7%,五道口商圈、常營商圈、環球影城商圈最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從承載功能看,主街通常為大型商業綜合體,入駐主體包括頂級奢侈品牌、快消品牌、連鎖品牌等,主要滿足普遍性消費需求。在廣州市,北京路商圈以北京路為主街、惠福東路等為輔街,結合越秀書院、李白巷等,打造背巷文化、后街商業。主街的“商業軸”、后街的“慢行休閑軸”和陳家祠、西堤等文旅資源,共同構成了商文旅特色型商圈。
目前,商業街正逐漸從單一的購物功能向多元化和特色化轉變。除了傳統的購物、餐飲和娛樂設施外,商業街還引入了文化、藝術、休閑等元素,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這種趨勢使得商業街成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和社交場所。
隨著現代商業與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未來我國城市商圈將從如今的便利化購物場所向融合文化、藝術、技術的特色消費體驗場景和社交空間拓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商業街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