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周邊游復蘇趨勢明顯,冬奧熱度帶動冰雪休閑成為市場主流。2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旅游價格同比增長8.6%,環比增長2.1%。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春節假期7天,國內旅游出游2.51億人次,同比減少2.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春節假期的73.9%。
研報指出,2022年國內旅游在政策端有望迎來更多積極變化。一是防疫政策有望迎來新變化。二是旅游支持政策有望加大力度。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業每直接收入1元,會給國民經濟相關行業帶來4.3元的增值效益。提振旅游有望成為2022年、2023年地方政府提振經濟的重要抓手。
截至2月16日,旅游及景區板塊已有19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1年業績預告,曲江文旅、峨眉山A、中青旅、*ST西域、宋城演藝、黃山旅游等6家公司預計2021年業績實現扭虧。
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旅游市場特征及旅游消費偏好發生一些變化,行業變革不可避免,以擴大內需為主題的國內旅游、周邊游將成為重點。
總體而言,機場酒店的流量經濟效應相對于城市酒店會愈加顯著,其投資強度也與機場吞吐量必然相關;同時,伴隨著國家經濟由高速發展期逐漸過渡至調整期,機場酒店業市場對于產品投資也順應時代發展,整體回歸于理性務實的態度。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機場酒店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在市場業績表現上,疫情前由于市場需求量相對充裕,因此在原有客房量供給基礎上,浦東機場酒店在新增供給在進入市場后仍能夠被良好吸收,市場整體住宿率基本穩定在80%以上的水平。盡管住宿率水平較高,但受限于目前市場以中檔酒店產品主導的供給結構,平均房價也較難實現進一步的突破。另一方面,近年來以中檔定位主導的新增入市酒店,憑借更符合新生代消費者需求、強設計感和高性價比的產品,在入市后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早年開業的核心區酒店在面對物業老化問題的同時,也面臨市場競爭危機。
以廣州與深圳為例,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供需平衡,各層級供給量較為適宜。具體來看,廣州機場酒店產品供給層級豐富,但仍以中檔及經濟型本土品牌住宿產品為主。依托機場業主背景,廣州機場酒店客源結構來看,機場相關需求占比突出,需求表現十分強勁,但受制于該類客群支付能力有限,市場平均房價仍處于較低水平,目前以機場鉑爾曼酒店領軍市場,但房價仍有明顯的上升空間。根據2023年8月飛常準APP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球民航航班運行報告》,廣州白云機場航班量全國第一。整體看來,該市場為典型的流量型市場,需求量則是拉動業績上升的主動力。
但受限于國際航班量的減少,以及整體機票價格水平的限制,高端及全服務酒店仍面臨需求量與支付力的雙重壓力;另一方面,由于長三角主要機場多屬于早期建設,該區域多數機場酒店市場起步較早,從酒店的供給數量、層級分布到連鎖化率都趨向成熟,未來開發增量面臨必然放緩,產品開發應聚焦在存量產品優化及客源需求釋放,以供給優化刺激需求水平,從而實現該區域機場酒店市場「量價齊驅」。
具體以浦東機場為例,其酒店市場需求流量充足,平均房價則受制于產品供給而上升乏力。
浦東機場酒店伴隨浦東國際機場開發而建設,大部分酒店都在2008年第二航站樓正式通航后才入市,2018年三甲港酒店群的開業也使得區域供給顯著增長。根據厚海數據平臺數據顯示,到2022年,浦東機場核心區中檔及以上層級的酒店客房供給總量已接近4,000間。
具體來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作為多年運營的成熟機場,其配套酒店產品供給層級豐富。隨著城市、機場與機場酒店市場的發展,國際品牌穩步扎根,近期暫無新住宿產品入市,現有存量機場酒店主要以翻新升級以鎖定高端需求。
依托于中國首座破億吞吐量的北京首都機場,周邊酒店在疫情前均獲取了穩定流量,酒店客群呈現出機場相關需求、散客需求、商務及會議會展三足鼎立的局面,客源結構更為多元且均衡。從房價表現來看,首都機場酒店為流量型市場且具備一定價格深度,各酒店平均房價相差較大,整體可分為人民幣1,100元以上、600-800元及300-400元三個價格梯度,側面驗證了一線機場的價格深度,但整體高房價客源仍存在總量瓶頸。
從國內較具規模的機場集團可以明顯看到,機場集團已經呈現出跨區域、多元化運營的趨勢。一方面,機場集團主業規模不斷擴大,在運營干線機場作為核心基地的同時,利用其自身優勢,在區域內甚至跨區域合作運營多個支線機場,擴大集團資產規模;另一方面,機場集團也正在精細化主業發展,通過做大副業推動業務效益提升,提高集團的整體收益。
隨著民航產業的不斷發展,機場呈現出的需求多元、業務多領域及強化體驗的整體發展趨勢。首先是機場集團經營的業務領域將會更加多元,放大流量優勢,發展非航業務,挖掘商業價值。其次,機場也將更加強化旅客體驗,強調人文主題,融入當地文化。最后,旅客需求也會更加細分多元,更多旅客將會追求除了基礎服務外的品質體驗。
一線城市機場酒店的需求無論是規模還是支付力都明顯優于二線城市機場酒店。原因在于,一線城市承接更多國際中轉航班旅客,此外,具備較高差旅預算的商務客群也是一線城市機場重要的客源之一。二線城市機場酒店的高檔需求仍處于培育階段,規模基數都偏小,許多已建成的較高檔或者高檔酒店都不得不通過接待機組來充實需求,投資回報表現一般,仍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培育期。
展望未來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2035年,在機場方面,國家民用運輸機場達到合計400個左右。也就是說,未來十五年,中國將新增150多個機場,平均每年要新增10個機場。
想要了解更多機場酒店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機場酒店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