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指實現保險信息咨詢、保險計劃書設計、投保、交費、核保、承保、保單信息查詢、保全變更、續期交費、理賠和給付等保險全過程的網絡化。
我國互聯網保險經營主體包括傳統保險公司、互聯網中介平臺、第三方平臺以及專業互聯網保險機構等,歷經了逐漸起步和初步發展,目前已具備相當規模。革命化的技術發展和大眾化的網絡普及為我國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2023年,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帶動保險業明顯復蘇。2023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12萬億元,同比增長 9.14%。。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消費穩健復蘇,半數消費者的家庭年保費支出在8000元以上,未來超六成消費者的保費預算在8000元以上,保費規模有望進一步提高。
互聯網保險行業市場洞察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促進著消費者的購險體驗。數據顯示,消費者線上購險主要是因為“繳費靈活”“投保便捷”和“方便自主查詢和篩選產品”。相較于2022年,2023年各年齡段消費者的線上購險率普遍提高,老年人對線上的偏好度顯著提升;各年齡段消費者的線下購險率均有降低,越年輕對線下的偏好度越低。
2023年,以51—60歲這一年齡段為例,線上購險率由上一年的63%增長至72%。20—30歲這一年齡段2023年的線下購險率較2022年減少11個百分點至80%。
《2023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消費者健康風險保障意識居首位,其中重疾險是2023年持有率最高的產品,有60%的受訪者持有,并以高收入、高學歷、高城市等級的“三高”人群為主要群體。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運營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理賠環節對于互聯網保險消費者的購險決策非常重要,智能化理賠正在緩解這一困擾。《報告》顯示,智能化理賠是消費者感知最強的技術,71%的受訪者認為智能化理賠提升了售后體驗。
當前,有線上理賠經驗的消費者中,超八成對理賠滿意。從ChatGPT出世,再到2024年初Sora的推出,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風起云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模型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保險業也不例外。伴隨大模型技術的深入應用,消費者對理賠的困擾有望進一步消除。
傳統保險機構的互聯網保險業務開展主要是以第三方渠道合作為主、險企官網自營為輔。同時,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機構開始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技術,運用到產品創新、核保承保、運營服務全流程,以及隊伍建設、風險控制、經營決策等全方位優化中。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到2022年,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企業已經從60家增長到129家,互聯網保險的保費規模從290億元增加到4782.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2.3%。
圖表:2022--2021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與滲透率(億元)
隨著互聯網保險規模不斷增長,螞蟻保、微保等諸多服務于主體保險公司的互聯網保險中介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依托場景、流量和科技的數字化保險中介平臺,更能精準切入互聯網保險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更為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目前,涉足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企業數量亦從60家攀升至129家,展現出行業的蓬勃生機。
盡管中國互聯網保險以年均32.3%的復合增長率高歌猛進,但當前的滲透率僅為10%,這一數據與我國電商行業近50%的滲透率相比,差距顯而易見。這一對比突顯了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運營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