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是指通過先進的傳感器、控制系統和算法等技術手段,使車輛具備自主感知、決策和執行的能力,從而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的駕駛體驗。
智能駕駛技術涵蓋了多個關鍵領域,包括感知技術、決策與規劃技術、控制與執行技術、定位與地圖技術、路徑規劃、運動控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智能網聯V2X技術等。
智能駕駛行業市場發展環境
2023年智能駕駛賽道政策層面全速推進,從上層政策框架、道路測試、數據管理、示范應用等多方面入手,逐漸完善政策體系,為更高階自動駕駛大規模量產持續鋪路。
2023年10月8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公路工程設施支持自動駕駛技術指南》,立足公路工程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從更好地支持車輛在公路上進行自動駕駛的需求出發,明確了我國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中尤其是路側智能以及配套設施建設的標準。
11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四部委聯合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表明針對搭載L3級和L4級自動駕駛的車輛,在經過遴選后,允許在限定區域內開展上路通行試點。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目前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里程超過15000公里,智能駕駛出租車、無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車、干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范應用在有序開展。同時建立了全國17個測試示范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7個國家車聯網示范區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級改造,裝配路側網聯設備7000余臺套。
在政策、技術、市場需求以及資本等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動下, L4 級自動駕駛正在多場景中實現商業化的加速落地。例如,在城市配送場景,2023年搭載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無人配送車成本已降至10萬元以下,并進行小批量生產。隨著技術的發展,智能駕駛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創新。除了傳統的車輛銷售模式外,未來的商業模式可能還包括按需服務、共享經濟、車路協同等新興模式。這些新的商業模式將有助于降低智能駕駛的初期投入成本,加快市場普及速度。
智能化、電動化是當前汽車技術變革的兩大潮流,而智能輔助駕駛又是汽車智能化的直觀體現,能直接反映一家車企的綜合實力。目前,智能駕駛行業內的企業主要分為國際知名汽車制造商、科技公司以及初創公司。這些公司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包括自主研發、合作開發、投資新創公司等,積極投入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
中國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配智能駕駛高階版本的比例非常高,汽車的智能駕駛能力也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購買新車時重點考慮的因素。
隨著消費者對于智能駕駛技術的認知和接受度提高,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根據蓋世汽車的研究數據,2023年以來L2及以上等級滲透率穩步上升,但覆蓋率仍然只有40%,預示著智能駕駛未來有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能駕駛產業市場規模已達2894億元,到2025年中國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接近萬億元。
隨著智能駕駛產業的高速發展、生態的逐漸構建,產業發展帶來了系統性的投資機會,產業鏈的多條細分賽道也均受到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各大機構紛紛布局智能駕駛賽道,挖掘智能駕駛產業鏈的長期投資機會。從長遠來看,當下正值智能化大潮,億萬市場規模的汽車產業所涉及的零部件達數萬個,而軟件領域所涉及的技術單元則更加龐雜,因此智能駕駛產業的未來發展將更為多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