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調味面制品這一稱謂,大家對于“辣條”這個名字可能更加熟悉。作為眾多人心目中的童年記憶之一,不少“80后”“90后”小時候都在學校門口的小賣部買過“五毛”一包的辣條,都有與同學分食一包辣條的童年記憶。
消費行業里,能做到“品牌即品類”的,大多是各自賽道的佼佼者,衛龍就是一例。不過即便是衛龍,也賣不動辣條了。
辣條賣不動了,顯然已成事實。
今年1月,胡潤研究院攜手環球首發發布《2023環球首發·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其中有57家企業價值比去年下降,衛龍價值下降比例最大,達55%。
胡潤把價值下降的原因歸結為“價升量減,增長乏力”。
財報顯示,衛龍2023年營收48.7億元,同比增長5.2%;凈利潤8.8億元,同比增長481.9%。
公開資料顯示,在2020年合作伙伴大會上,衛龍董事長劉衛平稱,2019年衛龍整體實現營業收入49.09億元,2020年衛龍的營業收入目標為72億元。然而,衛龍2019年的營收為33.85億元,直到2023年衛龍的營收也才基本來到49億元。距離此前設定的2020年72億元營收目標,如今仍差距甚遠。
從營收結構來看,目前衛龍最大的困境在于主營業務調味面制品(辣條),越來越不好賣了。
如今衛龍已經開始嘗試拓展線上渠道,如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但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其線上渠道布局仍然顯得不夠充分和成熟,這導致衛龍錯失了線上市場的快速增長機會,未能充分利用電商紅利。
在漲價和營銷雙重受挫后,衛龍轉而向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發力,似乎是想要借此開發第二增長曲線。
相較于辣條產品的獨特性和辨識度,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的同質化競爭嚴重,衛龍需投入更多精力進行產品差異化以脫穎而出。
年輕人真的都不愛吃辣條了?也有聲音表示,當代年輕人不是不愛吃辣條了,他們不愛吃的是價格死貴的辣條。現在的辣條江湖風起云涌,大家的選擇多得很,如平江大辣片、麻辣王子、翻天娃等等,衛龍不再是唯一和首選也很正常。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辣條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分析:
伴隨著國民健康意識地不斷提升,以及消費者強烈的健身、養生等需求的增長,辣條正逐漸被“低脂低鈉”等健康零食替代。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辣條倍受年輕人的追捧。衛龍、麻辣王子、飛旺、饞大嘴巴、周氏、辣典、翻天娃、鄉鄉嘴、君仔、關家莊園、宇仔、鄔辣媽、賢哥……在吃貨們的助力下,國內辣條行業不僅品牌越來越多,玩家越來越多。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譚斌介紹,我國調味面制品行業市場規模在500億元左右。百億級辣條市場行業的發展催生出了衛龍、麻辣王子等頭部辣條品牌。
鑒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人們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辣條食品行業加快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步伐。眾多辣條品牌在口味、原料、工藝制作等方面進行創新,進一步推動產品升級。
辣條行業監管
近年來,國家及地方對辣條市場的管理不斷加強和完善,行業規范逐漸形成。
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下發了《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辣條行業逐步走向統一管理標準。
2022年,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牽頭,相關辣條企業和協會參與制定的辣條領域的首份行業標準《調味面制品行業標準》(QB/T 5729-2022)正式發布,并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實施。該行業標準除了食品安全相關指標外,還對“減油、減鹽”做出明確要求,期望破解辣條長期以來“高油、高鹽、高添加”的制作工藝和形象。
本報告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投資者能夠充分把握行業目前所處的全球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具體分析該產品所在的細分市場,對辣條行業總體市場的供求趨勢及行業前景做出判斷;明確目標市場、分析競爭對手,了解產品定位,把握市場特征,發掘價格規律,創新營銷手段,提出辣條行業市場進入和市場開拓策略,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想要了解更多辣條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辣條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