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假期全國共接待祭掃群眾4755.86萬人次
清明節假期三天全國共接待祭掃群眾4755.86萬人次,其中選擇低碳祭掃群眾3384.74萬人次,占現場祭掃總人數的71%,假期三天全國1000多個網絡祭掃平臺共服務網絡祭掃群眾416.59萬人次。
死亡是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為了讓死者在家庭中走得有尊嚴,要選擇一個好的、綠色的、松軟的地方進行安葬。傳統上,埋葬地點選擇在山上,但現在在陵墓中買一塊地是大多數人的首選。
隨著人們對陵園墓地的逐漸接受,墓地的價格也逐漸提高。據近幾年的統計,中國的公墓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北京一些風水好的公墓價格甚至高達40萬元。除了墓地價格高,骨灰盒的價格也出奇的高,某地最便宜的骨灰盒居然要5000元。
中國的墓園在景觀方面,自古受中國傳統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沒能體現出中國的山水園林風格,在墓地的規劃布局上也是非常嚴謹,中國歷代帝王和臣民的陵墓規模和形式絕不相同,帝王陵墓規模宏偉,堅固耐久,構筑精美,所選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也是景色幽雅,風景別致。
公墓分為兩種:公共性墓地和公益性墓地。公共性墓地面向全社會,實行有償服務,即經營性墓地。公益性墓地則只面向本地村民。原則上,公益性墓地是由村民委員會建立,只對農村村民提供遺體或骨灰實行免費安葬,少部分須支付部分成本費用,屬于集體公益設施。
目前,全國共有殯儀館2100多個、殯儀服務站1300多個、公益性公墓(含農村公益性墓地)71000多個、經營性公墓2400多個、公益性骨灰堂14000多個。隨著各地不斷加快殯葬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殯葬服務設施布局,全國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當前,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殯葬服務需求也在明顯增加。
2016年以來,我國將殯葬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十三五”社會服務兜底工程實施方案、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納入“十四五”時期社會服務設施兜底線工程實施方案和“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加強殯儀館、公益性骨灰堂、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推動老舊殯儀館改造,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同時,民政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出臺《“十四五”推進火葬區殯儀館補空白實施方案》,重點推進縣級火葬區的249個殯儀館“空白點”建設。
2023年,“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中涉及殯葬領域任務穩步推進。截至2023年年底,火葬區殯儀館“補空白”已建成29個,各方面投入資金53億元完成老舊殯儀館改造489個,投入資金136億元建成公益性公墓10812個,投入資金48億元建成公益性骨灰堂3619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陵園墓地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公墓建設資源是有限的,墓地作為殯葬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墓地持續的高價格必然會使整個產業產生不良影響。
在中國,隨著民資的介入,并沒有改變墓地價格高企的局面。殯葬服務價格的制定有3種方式,每一具遺體必須經過的運輸、存放、火化這3項基本服務由政府定價。除此之外,一些延展性服務,如遺體整容、告別廳的使用等采取政府指導價;骨灰盒、墓地、花圈等喪葬用品則采取市場調節價。
早在2012年,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就明確將殯葬服務區分為基本服務和延伸服務。前者的收費標準實行政府定價;后者實行政府指導價。
今年初,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在媒體撰文指出,殯葬工作涉及每個家庭,與每個人都密切相關。做好殯葬工作,既要算好經濟賬、土地賬、資源賬,更要算好民生賬、民心賬、政治賬。要堅持殯葬行業的公益屬性,讓殯儀館等殯葬服務機構回歸公益;加快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將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我們對陵園墓地行業進行了長期追蹤,結合我們對陵園墓地相關企業的調查研究,對我國陵園墓地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市場競爭格局與形勢、贏利水平與企業發展、投資策略與風險預警、發展趨勢與規劃建議等進行深入研究,并重點分析了陵園墓地行業的前景與風險。
想要了解更多陵園墓地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陵園墓地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