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屬于禾本科,是高度可再生資源,在生長3—5年達到成熟后,一片管理良好的竹林,可以在接下來的40—70年的時間里,反復收割并加以利用。此外,全球共有竹子1642種,分布面積超過5000萬公頃。
我國是竹資源和竹產業大國,共有竹子837種,面積達到756萬公頃,年產竹材1.5億噸,涉及20個省份。現有竹加工企業1萬多家,按照竹產業發展規劃,到2035年中國竹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這將為“以竹代塑”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提供充裕的資源保障。
當前,竹產業已成為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國家對“以竹代塑”綠色產業的支持,更是讓全國各地的竹鄉和竹產業基地看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湖南啟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
2月26日,湖南省正式啟動了旨在提升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五年行動”。該計劃的核心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內將湖南的竹產業產值從當前的540億元增加到超過1000億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湖南省政府將有序推動一系列精選的發展項目,確保竹產業的年均增長速度能夠保持在14%以上。
這些發展項目的重點包括:每年支持建設超過500公里的竹林道示范路;打造1至2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縣;建設大約5個特色竹產業園或產業集群;以及實施一系列竹產業轉型的示范項目。這一系列的措施預計將極大地促進湖南省竹產業的發展,并最終實現千億級竹產業集群的目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竹子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顯示:
竹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是木材的理想替代材料。一株毛竹成材期只需3-4年,而一棵樹木成材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同時竹林具有極強的截留降水、凈化環境和固土能力。
據專家測算,每公頃竹林可蓄水1000噸,竹林的滲水率為草地的1倍,固土能力是馬尾松林的1.5倍,同等面積的竹林比一般樹林多釋放35%的氧氣,因此,竹林在維護生態平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塑料污染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環境問題之一,也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顯示,人類每年生產超過4億噸塑料,每年約有上千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塑料垃圾數量之多、分布范圍之廣、影響之大已引起各方關注。日益嚴重的塑料污染問題也威脅著人類健康。
在專家看來,與塑料制品相比,竹子韌性好、可塑性強,生長周期短,種植便捷,具有替代塑料的天然優勢。竹子作為綠色、低碳、速生、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在包裝、建材等多個領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以竹代塑,可以增加綠色竹產品的使用比例,減少塑料污染。
中國是竹資源和竹產業大國。目前,主要竹產品有上萬種,分布于日用制品、工業制造、建筑建材、農業生產等十幾個領域。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現有林地中喬木和灌木占比超9成,竹林整體占比較低,增長空間巨大。
從竹林資源的性質來看,材用竹林占比為36%,其次為筍材兩用竹林、生態公益竹林和紙漿竹林,分別占比 24%、19%和 14%,筍用竹林和風景竹林占比較小。
發揮竹材優勢,開發竹質代塑產品,市場潛力巨大。當前“以竹代塑”的產品用途已經遍布了從民眾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等各個領域。特別是那些“以竹代塑”的日用品,因其具有耐高溫、無添加和可降解等特性,深受國際市場的喜愛。
以一根不起眼的竹吸管為例,我國每年的生產能力已經超過12億根。此外,竹刀叉、碗碟的年產量也有了顯著的提升,被廣泛出口到日本、韓國、歐美以及東南亞等近110個國家和地區。這些竹制品在航空、高鐵以及旅游景點等餐飲配送環節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我國的竹材供應商主要有京西竹業、巨龍天成苗圃、程氏竹業、永文竹葉和竹宇竹業等。在竹纖維領域,河北省的保定天鵝和唐山三友,河南省的中紡院和新鄉化纖,山東省的山東英利和銀鷹化纖,江蘇省的南京化纖和江陰廷利,上海市的恒源祥和三利集團,以及浙江省的浪莎控股和華學時簡等企業都是重點企業。而在竹制品方面,主要的企業包括三禾竹木、味老大、雙槍科技、峰暉竹木制品、恒盛竹木和怡人玩具等。這些企業都在各自的領域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推動了我國竹產業的發展。
中國現有竹加工企業1萬多家,竹產業產值從2010年的820億元增至2022年的4153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按照竹產業發展規劃,到2035年中國竹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產業持續穩步增長,以竹代塑發展勢頭良好,為進一步扎實、快速推進落實“以竹代塑”倡議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竹子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