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服務熱線
400-856-5388
當前位置:
中研網 > 結果頁

4.74億人次 旅游市場活力迸發 假日消費持續升溫 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與展望分析報告

文化旅游行業競爭形勢嚴峻,如何合理布局才能立于不敗?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2024年春節期間,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歡歡喜喜過大年”春節主題活動,統籌做好安全生產和假日市場工作,文化和旅游市場平穩有序。

2024年春節期間,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歡歡喜喜過大年”春節主題活動,統籌做好安全生產和假日市場工作,文化和旅游市場平穩有序。

據初步統計,全國舉辦“村晚”、戲曲進鄉村、新年畫活動、圖書館里過大年等群眾文化活動約15萬場,線上線下約6.69億人次參與。

春節假期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1.63萬場,同比增長52.10%;票房收入7.78億元,同比增長80.09%;觀演人數657.65萬人次,同比增長77.71%。受政策、供給、宣傳等多種利好因素影響,城鄉居民出游意愿高漲,出游人次和出游總花費等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9.0%;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7.7%;入出境旅游約683萬人次,其中出境游約360萬人次,入境游約323萬人次。

歡喜過年文化味濃,傳統文化出彩出新。春節期間,各類文藝演出和公共文化活動廣泛開展,為廣大群眾送上豐富多彩的新春年禮。特色非遺傳統民俗扮靚節日氛圍。天津、山東、湖南、貴州非遺大集買年貨,安徽“皖美過大年”等文化惠民活動火熱開展,透出濃濃文化氣息。

新春燈會、舞龍表演、廟會市集、非遺秀場等活動成為游客新春出游的重要選擇。熱門博物館持續火爆。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等客流保持高位,多地文博場館圍繞龍年主題開展“博物館里闔家游”“春節游覽學知識”等特色活動,呈現“大有大的熱鬧、小有小的品質”的格局。各類演出活動精彩紛呈。

旅游市場活力迸發,假日消費持續升溫。“南北互換、東西互跨”特征顯著。春運開始以來北方居民紛紛南下,南方居民到北方滑雪、賞冰成為新時尚。廣東、四川、廣西、湖南、貴州等南方目的地熱度高;黑龍江、吉林、新疆、遼寧、內蒙古等地依托豐富的冰雪資源舉辦冰雪旅游節等活動,豐富冰雪旅游消費新方式,釋放假日旅游消費新動能。

紅色旅游成春節出游新亮點。中共一大紀念館景區、西柏坡紀念館景區、江蘇周恩來故居、福建古田旅游區等景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湖南橘子洲旅游區春節期間接待游客63.2萬人次,同比增長44.63%。

富有歷史底蘊景區和極具人文特色古城備受歡迎。天津古文化街、新疆喀什古城、湖南鳳凰古城、云南和順古鎮、河北正定古城等吸引廣大游客前來過大年。河南洛陽舉辦神都燈宴等29項“穿越盛唐洛陽年”主題活動,開封清明上河園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

在互免簽證、通關便利和航線恢復等利好政策推動下,入出境旅游加速恢復發展。出境方面以赴中國港澳地區以及日韓、東南亞、東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短途跨境游為主,部分旅行社“新馬泰”產品基本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

文旅融合紅紅火火,服務供給提質升級。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人氣旺、消費熱、暖意濃,春節期間,已納入監測范圍的集聚區累計夜間客流量9851.21萬人次,同比增長58.31%。

重慶解放碑、西安大唐不夜城、廣州北京路街區、哈爾濱中央大街等集聚區進入全國客流量前十商圈。惠民春風帶來供需兩旺。山東、江蘇、重慶、云南、廣西等地持續開展2024年春節文化和旅游消費月、“旅游迎春 休閑過年”等活動。內蒙古以舉辦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為契機,推出七大類1500項特色文化和旅游活動。

海南精心策劃舉辦民俗非遺、“村晚”等活動超320場,環島旅游公路周邊民宿、房車營地迎來客流高峰。產品服務持續提質升級。黑龍江采取多重暖心服務保障,及時回應游客關切。多地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實現對城市、重點景區及商圈的熱度預報,配合客流疏導,提升旅游高峰期管理效率和游客體驗。

文化旅游行業是一個融合了文化、旅游、娛樂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行業,文化旅游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文化旅游行業不斷創新產品,如主題公園、文化演藝、博物館等。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旅游市場,也提高了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費觀念的轉變,文化旅游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旅游的文化內涵和體驗感受,愿意為文化旅游產品付出更高的價格。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

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與展望

文旅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鼓勵文化旅游行業的發展。例如,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支持文化旅游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費觀念的轉變,文化旅游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未來,文化旅游將成為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創新,文化旅游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例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將為文化旅游產品提供更加豐富的體驗方式和互動方式,提高消費者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未來,文化旅游行業將與其他行業進行更多的跨界融合,如與文化創意、教育、體育等領域的融合。這種跨界融合將帶來更多的創新機會和市場空間,促進文化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國際交流的增多,文化旅游行業的國際化發展將成為趨勢。國內的文化旅游企業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與國際文化旅游企業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文化旅游行業的全球化發展。

綜上所述,文化旅游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未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技術創新的推動以及跨界融合和國際化發展的加速,文化旅游行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文旅消費“引爆”

作為一年中最長的一個公眾假期,在傳統的返鄉探親與新興的休閑度假需求雙重加持之下,2024年春節長假如各界預測一般,國人在出行和出游方面的熱情迸發出了出了巨大的能量。

據2024年綜合運輸春運工作專班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10日-17日(農歷正月初一至初八),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累計23.11億人次。

其中,鐵路客運量預計累計9959萬人次;公路人員流動量預計累計21.84億人次,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預計累計19.98億人次,公路營業性客運量預計累計1.86億人次;水路客運量預計累計940萬人次;民航客運量預計累計1804萬人次。

國人對于傳統節日的熱情正在通過廣泛而積極地參與文旅活動等形式展現出來。

正月初八,為期8天的春節假期正式結束。2月17日,飛豬發布的《2024春節假期出游快報》顯示,甲辰龍年春節成為史上最火爆的春節旅游假期,國內游預訂量已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其中中長線游同比去年大增超3倍,自由行的平均旅行日期較去年提升30%。出境游也創下近4年峰值,預訂量同比去年大增近10倍,過半數的熱門海外目的地已超越2019年同期。

春節假期,更多人選擇乘飛機返鄉,機票訂單同比增長明顯,國內單程含稅機票均價約1200元,同比上漲近2成。此外,門票玩樂客單價顯著增長,用戶更愿意為優質體驗買單。

用戶在攜程下單的數據顯示,今年國內門票玩樂訂單均價400元以上,較去年春節翻倍,境外千元以上訂單量達到2019年的2.7倍。

黃河樓作為蘭州標志性建筑之一,展示了黃河蘭州段的壯麗景色和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春節期間游客同比增長50%。文化是城市旅游發展的靈魂,要強化文化賦能,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更加注重品牌建設,講好“黃河故事”,打造蘭州黃河IP,不斷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城市靚麗名片。

文化旅游市場規模預測

開年之初,中國旅游研究院作出對2024年旅游經濟形勢持積極樂觀的預期。預計2024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國內旅游收入將分別超過60億人次和6萬億元,入出境旅游人次和國際旅游收入將分別超過2.64億人次、1070億美元。

2023年,對于中國文旅行業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中國旅游市場逐漸走出疫情的陰影,迅速回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23年前三季度,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度為4.04%,雖未恢復到2019年的4.56%的比重,但是與2021年的3.96%相比,恢復效果顯著。

從國民經濟的角度來看,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夠拉動全民經濟的增長,加速交通、餐飲、服務業的繁榮,帶來直接的就業和稅收貢獻。

同時文化旅游產業也能夠促進景區的設施建設和游客接待能力的提高,從而提升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伴隨國家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中國正在進入文化塑造與旅游體驗相融合的新文旅時代,文旅行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2023年中國文化旅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同比增長75.49%。

總體來看,隨著線下場景的快速復蘇,文旅消費復蘇態勢明顯,已成為促進國內消費繁榮的重要動力。

2024年旅游市場展望

連日來,文化和旅游消費持續火熱,哈爾濱等地的旅游先后火爆出圈,以極具特色的文旅產品、優質高效的政府服務、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全體市民的溫暖熱情擦亮了城市的“金字招牌”,也由此引發了一場“南北雙向奔赴”。

當前,文娛旅游正成為各地積極培育的消費增長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4年,積極培育文娛旅游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做客人民網《人民會客廳——權威部門話開局》欄目時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文娛旅游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推動文化和旅游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4年,隨著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和增強,文化產業發展將保持較快增長,旅游業將蓬勃發展。”馬力表示,特別是2024年元旦以來,哈爾濱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帶動北方傳統冰雪旅游地火爆,南方新興旅游地也備受關注,呈現冬季旅游“北火南熱”。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文化旅游行業報告對中國文化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文化旅游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


相關深度報告REPORTS

2024-2029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異性為誘因,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為結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過程就是旅游者對旅游資源文...

查看詳情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標簽:
77
相關閱讀 更多相關 >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 研究報告 IPO咨詢
延伸閱讀 更多行業報告 >
推薦閱讀 更多推薦 >

2024年益生菌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24年益生菌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益生菌作為一種具有廣泛健康效益的微生物,其研究、應用和產業發展都顯示出積極的動態。益生菌不僅能夠...

水產養殖行業現狀及市場機遇分析 2023年全國水產養殖面積達7624.60千公頃

日前,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公布《2023年全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根據統計公報數據,2023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7116.17萬噸,同比增長3.6...

前5月輕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8.7% 中國輕工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前5月輕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8.7%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近日發布我國輕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輕工業實現營業收入8.8萬億元,2...

漁業政策環境分析及未來展望 2023年漁業產值達15957.35億元

據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日前公布的《2023年全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漁業經濟持續向好,水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市場成...

專用汽車行業發展概況、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展望2024

專用汽車行業發展概況專用汽車,又稱特種車,是為了承擔專門的運輸(貨物或人員)或作業任務,裝有專用設備或經過特殊改裝,從事專門運輸或...

納豆行業市場現狀及品牌占有率分析2024

納豆行業市場規模正在逐步擴大。近年來納豆的年銷量呈現出穩定的增長趨勢,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日益重視,預計未來幾年納豆市場規模將繼...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投融快訊
中研普華集團 聯系方式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誠聘英才 企業客戶 意見反饋 報告索引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4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1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