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檢測是指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檢測技術規范和標準方法,連續或者間斷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性質、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及對環境影響并出具檢測數據與結果的過程。
生態環境檢測的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水平、效應及趨勢,為控制污染、保護環境服務,為委托方決策提供依據,對于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家持續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日趨完善,環境保護監管不斷加強。
2023年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強調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今年年初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加強生態質量監督監測,推進生態環境衛星載荷研發。加強溫室氣體、地下水、新污染物、噪聲、海洋、輻射、農村環境等監測能力建設,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協同監測全覆蓋。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預測預報水平。
近日,生態環境部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以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為導向,以更高標準保證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為目標,以科學客觀權威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加速監測技術數智化轉型,筑牢高質量監測數據根基,強化高效能監測管理,實現高水平業務支撐,更好發揮生態環境監測對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撐、引領和服務作用,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監測力量。
生態環境檢測產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2024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環保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可提高環境保護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治污成本,促進資源循環,已成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十四五”以來,我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建設已經取得積極進展,監測網絡更加先進全面,數據質量更加真實可靠。減污降碳、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污染物治理、核安全等,成為當前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
隨著產業結構、污染特征的變化,監測指標呈現從單一的、大一統的、偏重于環境的監測指標體系向綜合的、區分不同目的不同對象的、偏重于生態的監測指標體系轉變,未來還要從單因子污染控制向多污染物協同控制轉變。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生態環境檢測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環境監測行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國內外眾多企業紛紛進入這一領域,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來爭奪市場份額。國內環境監測企業如聚光科技、先河環保、雪迪龍、力合科技等,在環境監測領域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然而,高端環境監測領域仍被德國西門子、瑞士ABB、美國賽默飛世爾等外資企業所占領。
“十四五”期間,我國環保工作重心將逐步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治理;從單一污染物防控轉向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從粗放式轉向精細化管理,相應的市場規模也將延續“十三五”以來的穩步增長趨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生態環境檢測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