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行業特征和產業鏈分析——中國數字金融用戶規模儀達到 9.6 億人
憑借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數字金融能夠精確評估創新項目的風險潛力,為創業者開辟更為便捷、高效的融資通道,為經濟增長注入鮮活動力。數字金融催生了移動支付、消費信貸等新型服務,降低了消費門檻,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力與消費意愿,有效拉動內需,驅動經濟增長。
中國數字金融用戶規模儀達到 9.6 億人,占總人口的 68.6%,2021-2023 年中國數字金融市場規模由 32.8 萬億元上升到 41.7 萬億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拓展,預計未來幾年內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8年中國數字金融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對數字金融行業特征分析表明:
數字金融帶來金融服務效率與普惠性的雙重提升
數字金融打破時空限制,客戶可隨時隨地通過智能終端完成金融交易,顯著縮短業務處理時間,提升服務效率;數字金融照亮偏遠地區與低收入群體,為他們提供支付、轉賬、儲蓄等基礎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度與普惠性,促進社會公平發展。
數字金融是金融體系改革與創新的催化劑
數字金融推動傳統金融機構加速數字化進程,強化金融科技應用與創新,優化業務流程與管理模式,增強競爭力。同時,促進金融機構間的合作與競爭,推動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帶來新挑戰,也驅動監管創新。監管部門需不斷完善監管框架,強化數字金融監管,防范風險,確保市場穩定。
數字金融促進國際競爭力
數字金融為我國金融機構國際化發展提供契機。金融機構可利用數字技術拓展海外市場,開展跨境業務,提升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我國在數字金融領域的顯著成就為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國可積極投身國際金融組織活動,推動制定有利于我國數字金融發展的國際規則,提升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技術供應商
涵蓋專注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企業與科研機構。目前技術持續迭代,性能不斷優化,應用領域日益廣泛。人工智能已廣泛應用于智能客服、風險預測等領域;大數據技術能高效處理金融數據;云計算為金融機構提供靈活的算力資源;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場景的應用愈發深入。
數據供應方
包括征信機構、數據采集公司、掌握大量用戶數據的互聯網企業等。數據來源愈發多元,數據量急劇增長,但數據質量與隱私保護問題也日益凸顯。隨著數字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與機構開始重視數據的價值,積極探索數據的商業化應用。
基礎設施提供者
包括網絡運營商、服務器供應商、支付清算機構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網絡覆蓋更廣、速度更快,支付清算系統更加高效、安全。我國移動網絡已全面普及,5G網絡建設加速推進;支付清算體系不斷優化,銀聯、網聯等支付清算機構在確保資金安全與交易效率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金融機構
涵蓋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互聯網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加速數字化轉型,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新興金融機構憑借技術優勢與創新能力,迅速搶占市場份額。金融機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服務模式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愈發豐富多樣。
企業與個人用戶
企業用戶涵蓋各類大中小型企業,個人用戶則包括不同年齡、職業、收入水平的消費者。企業對數字金融的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在供應鏈金融、跨境貿易等領域,希望通過數字金融提高資金周轉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個人用戶對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需求強烈,移動支付、線上理財等業務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數字金融行業技術迭代快,若跟不上步伐則產品易被淘汰;數據安全風險高,泄露等問題影響大。監管政策多變,合規成本難控。在激蕩的市場環境中,把握轉瞬即逝的機會并找準企業的獨特定位,是企業亟需精準把握且至關重要的關鍵一步。
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8年中國數字金融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