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數字化變革正席卷各行各業,金融領域也被新技術催生出更多想象力。
數字金融定義
數字金融,即通過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務。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飛速發展,在線支付服務對于企業以及消費者正逐步成為必需品;而金融產品的不斷信息化與網絡化,也在大幅提升現金流在金融產業中的流轉效率。
數字金融作為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產業升級、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金融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連接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橋梁。
數字金融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融資途徑,相較于傳統銀行信貸,數字金融平臺能夠基于大數據分析,快速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簡化貸款流程,降低融資成本,有效緩解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激發市場活力,助力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據北京日報報道,今年,北京已連續六年在《全國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榜單排名第一。近期,市委金融辦聯合六部門印發實施《北京市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金融發展示范高地。
2024年,北京金融監管局和北京市財政局協同推進財政電子票據在醫療和保險領域的應用。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推動177家醫療機構完成了電子票據改革。目前,北京轄內已有86家保險機構實現功能對接,累計核驗查詢電子票據信息超400萬次,完成理賠35萬余筆,理賠金額超1.4億元。
中國數字金融用戶規模達到9.6億人,占總人口的68.6%,其中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眾籌、網絡保險、網絡基金、網絡信托等各個細分領域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2021-2023年中國數字金融市場規模由32.8萬億元上升到41.7萬億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拓展,預計未來幾年內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8年中國數字金融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2023年中國數字金融市場規模達到41.7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數字金融市場規模的15.6%,其次為美國、日本、德國,分別占比達到13.74%、7.40%、6.25%。
另外,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生態白皮書(2023年)》指出,大模型技術變革正在持續演進為金融業帶來新機遇。金融行業數字化基礎好、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密集,也為大模型落地應用提供充分的環境。
金融大模型與金融科技、數字金融同樣是密切相關的。金融大模型是集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元宇宙以及人工智能等多項金融科技于一體的復合技術產物,能夠被金融機構廣泛應用于智能風控、智能投研、智能客服等領域,為其提供智能化、高效的解決方案。而且,通過使用金融大模型,金融機構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豐富業務場景、提升客戶體驗、預測市場趨勢、優化產品設計和業務流程、加強安全與合規性等,從而為金融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想要了解更多數字金融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8年中國數字金融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數字金融行業報告對中國數字金融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競爭替代產品、發展趨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數字金融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的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