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共享單車快速發展,有效滿足了公眾短距離出行需求,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截至目前,據統計全國共投放了1200多萬輛共享單車,每天平均騎行人次有2700多萬人次。
共享單車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旨在解決城市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是綠色、低碳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享單車通過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服務,成功填補了交通行業的空白,帶動了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熱情。
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產生協同效應,這種模式不僅環保,而且便捷,能夠有效替代短距離小汽車出行,成為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有效手段。共享單車的出現,標志著共享經濟在交通領域的一項新型應用。
目前,共享單車行業已形成以哈啰、美團、青桔為代表的頭部品牌格局。這些企業憑借較大的資金規模及數據驅動的精益化運營,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
共享單車自2016年出現發展至今,已經過去了近十年的時間。從最初大部分品牌起步價為 0.5 元半小時,到如今部分城市起步價騎行半小時的費用最高漲到了 3.8 元,8 年間價格翻漲 7 倍有余。今年,成都、廣州等多個城市繼續漲價,工作日騎行半小時費用從 2.5 元上漲至 3.5 元,節假日更高。 與此同時,包月價格也告別個位數。
共享單車的價格由多種因素決定,包括成本、需求、競爭、政策等。漲價越來越頻繁,且漲幅越來越大,這讓不少用戶感到難以接受。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共享單車的定價策略深受運營成本的影響。大城市因車輛維護、倉儲、運營管理等各項開支較高,導致運營成本普遍上升。近年來,為提升用戶體驗并滿足城市管理要求,共享單車企業不斷加大新車投放力度,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成本負擔。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共享單車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分析:
據互聯網深度點評,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制作一輛共享單車所需成本約為700-1100元之間;若按照4年的使用周期計算,則每輛單車的年均攤成本在175-275元之間。
此外,每輛車每日的運維開銷大約在0.5-1元之間,一年下來總運維成本達182.5-365元。兩者相加,一輛共享單車一年所需的成本為357.5-640元。
“目前來看,共享單車的利潤仍然微薄,能夠生存下來,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一位共享單車從業人員分析,簡單算筆賬,杭州用戶在有月卡的情況下,每天騎行3~4次,如果按單次最大值1.5元算,4次就是6元,一輛車的成本是1200元,那么這輛車要200天才能回本,更何況單車行業還存在明顯的淡旺季。
整體看來,共享單車企業還是希望通過漲價的方式,倒逼用戶用包月、包年的方式消費,以此增加穩定收入,提高騎行黏性。
從用戶消費習慣方面來看,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發布調研報告《共享單車如何影響城市》統計,被調查者中使用共享單車頻率多數在一周5次以下,其中一周使用共享單車一次一下的占比27%;使用1-2次的占比27%;使用3-5次的占比23%。
作為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而產生的服務,共享單車本身的平均使用時長一直較短。據《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2023年共享單車活躍用戶的單車單次騎行時長11.7分鐘。
想要了解更多共享單車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共享單車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報告對中國共享單車的發展狀況、共享單車競爭、共享單車產業鏈上下游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共享單車發展特點及產業鏈招商策略。報告還對全球的招商引資模式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招商引資模式進行了趨向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