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市場是全球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全球約90%以上的國際貿易運輸任務。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的持續增長,海運市場也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數據,截至2022年,全球海運市場總額達到約2.3萬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擴大。
海運市場的運輸貨種主要包括干散貨、油品和集裝箱三大類,其占全球船舶運力的比例分別約為45%、30%和15%。干散貨主要包括鐵礦石、煤炭、糧食等大宗貨物,以不定期船點對點運輸為主。油品運輸主要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氣(LNG)等液體貨物的運輸。集裝箱運輸則以班輪形式為主,運輸輕工制造業、大眾消費品等貨物。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海運產業發展預測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海運行業發展前景研究與市場投資
海運是提供海上客運或者貨運服務的行業,是國際物流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它是使用船舶通過海上航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港口之間運送貨物的一種方式,在國際貨物運輸中使用最廣泛。國際貿易總運量中的2/3以上,中國進出口貨運總量的約90%都是利用海上運輸。海洋運輸對世界的改變是巨大的。海運是全球貿易的動脈,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具備成本低、覆蓋廣、運量大等許多優勢。
海運是全球貿易的動脈,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具備成本低、覆蓋廣、運量大等許多優勢。國際貿易總運量中的2/3以上,中國進出口貨運總量的約90%都是利用海上運輸。海洋運輸對世界的改變是巨大的。
自2020年底開始的全球貿易復蘇延續至2021年。截止2021年中,全球海運貿易量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全年貿易量達到約120億噸,較2020年增長3.6%。主要商品市場的貿易復蘇有所不同:集裝箱、干散貨以及液化氣海運貿易強勢回歸,而石油貿易復蘇則相對溫和,2021年貿易量較疫情前(2019年)水平仍低8%。雖然新冠疫情反復、中國經濟放緩、通貨膨脹、全球稅收增加(以償還疫情期間用于刺激經濟產生的債務)以及財政支出承壓等風險依然存在,全球海運貿易的前景總體上較為健康,預計2022年全球海運貿易量繼續增長3.5%,達到124億噸。
我國海運經歷長足發展,從微弱到強大,已成為全球海運大國。目前,我國船隊、港口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國沿海省際運輸集裝箱船(700TEU以上,不含多用途船)共計350艘,較2021年底增加28艘,集裝箱船數量同比增長8.7%。船舶大型化、專業化和標準化加速發展,我國控制的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到3.5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擁有注冊船員180余萬人,年均外派船員近14萬人次,均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成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國家,海運服務網絡聯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港口。
海運市場政策
2023年12月8日,交通運輸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總體目標提出到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服務優質、開放融合、智慧低碳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國際航運中心和現代航運服務集聚區功能顯著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現代航運服務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3年12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強與境外港口跨境運輸合作,鼓勵航運企業基于市場化原則拓展內外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范圍。加快發展沿海和內河港口鐵水聯運,拓展主要港口國內國際航線和運輸服務輻射范圍。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推行集裝箱外貿內支線進出口雙向運作模式。加快建設跨境物流基礎設施,支持在重點城市建設全球性和區域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海運業也在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綠色船舶訂造需求增加,推動市場結構性增長動力增強。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為海運企業提供了更高效、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務手段,提高了海運效率,降低了成本。
海運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進行資源整合,提高市場集中度,增強競爭力。
海運運價波動
海運市場的運價波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全球經濟形勢、地緣政治風險、供需關系等。
克拉克森海運指數是反映海運市場運價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2024年上半年,該指數受紅海危機等因素影響,運價中樞整體上漲,6月末收于28324美元/天,較年初上漲15.9%;上半年均值為25498美元/天,同比上漲5.7%。
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在2022年上半年創歷史新高后,受海外港口擁堵問題改善及集裝箱運力持續增長等因素影響,運價持續走低,2024年初基本恢復至2020年初水平。
全球經濟形勢是影響海運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經濟增長帶動貿易需求增加,進而推動海運市場增長;反之,經濟放緩則可能導致貿易需求減少,影響海運市場。
地緣政治風險如紅海危機、俄烏沖突等突發事件可能對海運市場產生短期沖擊,影響運價水平和運輸安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推動海運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增加企業運營成本,但同時也催生新的市場機遇。
隨著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海運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特別是亞太地區經濟規模和消費能力的提升,將帶動區域貿易增長和海運需求增加。環保要求的提高將推動綠色船舶市場增長。未來,替代燃料船舶、節能減排技術等將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數字化和智能化將成為海運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應用新技術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將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
綜上,海運市場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市場規模和增長趨勢持續向好。面對挑戰和機遇,海運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海運行業報告對中國海運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運產業發展預測及投資分析報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紹了海洋運輸的定義、特點、分類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海運業的現狀,然后具體介紹了集裝箱運輸、石油運輸、液化天然氣運輸、干散貨運輸的發展。隨后,報告對海運行業做了國內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關聯產業發展分析和未來前景趨勢分析,最后詳細解析了與海運行業密切相關的政策和法規。
想了解關于更多海運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海運產業發展預測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