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簡述
海運指的是海上運輸,是使用船舶通過海上航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港口之間運送貨物的一種方式,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
海運之所以能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載體,主要因為具備4個不可替代:一是成本優勢不可替代。二是網絡優勢不可替代。三是適貨性不可替代。四是與貿易的關聯度不可替代。
海運是全球貿易的動脈,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具備成本低、覆蓋廣、運量大等許多優勢。國際貿易總運量中的2/3以上,中國進出口貨運總量的約90%都是利用海上運輸。
若亞洲至歐洲、地中海、非洲等地的運費大幅上漲,對我國海運業供應鏈帶來諸多挑戰:一是對于我國一些高度依賴紅海航線進行物資運輸的企業來說,交貨時間的延長和不確定性增加其供應鏈風險;二是可替換航道選擇性較少,如果繞行好望角,我國對歐洲的航線還將面臨約29%的額外海運成本;三是對我國船舶運力供給的應急能力也帶來挑戰。
我國海運經歷長足發展,從微弱到強大,已成為全球海運大國。目前,我國船隊、港口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國沿海省際運輸集裝箱船(700TEU以上,不含多用途船)共計350艘,較2021年底增加28艘,集裝箱船數量同比增長8.7%。
船舶大型化、專業化和標準化加速發展,我國控制的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到3.5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擁有注冊船員180余萬人,年均外派船員近14萬人次,均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成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國家,海運服務網絡聯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港口。
2022年,全國港口累計貨物吞吐量達到156.8億噸,累計同比增長0.9%,其中2022年外貿貨物吞吐量為46億噸,同比減少1.9%;2022年全國集裝箱吞吐量為29587萬TEU,同比增長4.7%。
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5.4億噸,同比增長8.5%,其中三季度增長9.5%、增速較上半年加快1.5個百分點。分結構看,內貿吞吐量同比增長7.9%,外貿吞吐量同比增長10.1%。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億標箱,同比增長5.2%,其中三季度增長5.9%、增速較上半年加快1.0個百分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海運產業發展預測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
“十四五”時期,我國海運行業要緊緊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對標“四個一流”,以國家高等級航道和主要港口為主體,重點在“補齊短板、促進融合、提升服務、強化創新、綠色轉型、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2023年12月8日,交通運輸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總體目標提出到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服務優質、開放融合、智慧低碳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國際航運中心和現代航運服務集聚區功能顯著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現代航運服務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3年12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強與境外港口跨境運輸合作,鼓勵航運企業基于市場化原則拓展內外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范圍。加快發展沿海和內河港口鐵水聯運,拓展主要港口國內國際航線和運輸服務輻射范圍。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推行集裝箱外貿內支線進出口雙向運作模式。加快建設跨境物流基礎設施,支持在重點城市建設全球性和區域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
想要了解更多海運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海運產業發展預測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報告首先介紹了海洋運輸的定義、特點、分類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海運業的現狀,然后具體介紹了集裝箱運輸、石油運輸、液化天然氣運輸、干散貨運輸的發展。隨后,報告對海運行業做了國內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關聯產業發展分析和未來前景趨勢分析,最后詳細解析了與海運行業密切相關的政策和法規。